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夏庆友:创新不止 丝业不息

发布时间:2020-08-1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夏庆友,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蚕学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重要人才计划特聘专家,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计划”首批优秀科学家,十一五、十二五“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爱思唯尔“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家蚕基因组、家蚕功能基因组、基因组编辑与素材创新、丝蛋白性能改造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养蚕历史,丝绸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手工产业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蚕丝制品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创造新的产品,不仅在服装领域,还将向医疗大健康、文创科普、国防军工等领域去发展。夏庆友正矢志不渝地带领科研团队朝着这些方向努力拼搏,并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

  放弃日本高薪,回国参与蚕学研发

夏庆友出生在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杨柳村,有四个姐姐,童年时光,和姐姐们一起采桑养蚕是他一段难忘而愉快的经历,也为他日后投入蚕学研究提升了浓厚的兴趣。1981年,夏庆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蚕桑系。由于孩童时养蚕的经历,让夏庆友在大学的学习中更显得得心应手,同样,童年养蚕和干农活的经历也让夏庆友更加懂得在广袤的土地上,农民在靠双手辛勤劳作改变命运的同时,对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渴求。大学毕业后,夏庆友被分配到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工作。此时,恰逢我国蚕桑育种进入了技术进步的平台期,蚕桑育种将来怎么走?夏庆友深感责任在肩。1991年,夏庆友又回到西南农业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7年,夏庆友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后,同时担任特别研究员。1999年底,正在日本九州大学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工作的夏庆友得知中国已经准备启动家蚕基因组计划,他毅然放弃了日本开出的高薪而回国效力,在国内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夏庆友和他的团队投入进了一场场世界上最顶尖的蚕学研发。

完成基因组图,发展蚕桑未来产业

从2003年绘制完成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开始,夏庆友和团队成员一步一个脚印前行。2008年,他们通过国际合作完成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2009年完成40个蚕类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该成果被誉为100年近现代蚕业科学发展史中由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具有重大基础科学价值与产业价值。“基因组完成后,整个蚕桑业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天地,我国蚕桑研究及产业应用由此跨入全新阶段。”夏庆友说,有了框架图和精细图,就相当于有了一张详细的基因位点地图,科研人员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出控制某个性状的目标基因,并鉴定、调控它的优异等位变异。此外,在传统饲育家蚕的基础上,夏庆友和团队不断努力,开发了新型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并开创了现代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充分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土地资源。他们研发出的全自动化养蚕机,实现了养蚕全流程的自动化,同时借助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真正实现高效低成本饲养家蚕。夏庆友认为,未来蚕桑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走向集约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得益于基因组研究的成果,他和团队专注于家蚕免疫抗性、变态发育、丝蛋白高效合成、低成本饲料配方等方面的研究,在十多年的持续创新中,保持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为产业未来的发展做好了重要的准备。

夏庆友说,蚕丝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天然蛋白纤维,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走进位于西南大学蚕学宫的夏庆友劳模创新工作室,可以看到里面摆放有面膜、牙膏、化妆品等,这些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功能蛋白等成分制成的产品。夏庆友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3年底正式成立,由我国蚕桑领域唯一的教育部创新团队构成,现有35人,几乎清一色博士。其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7人,博士后5人;多人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优秀人才计划。截止目前,该工作室有关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已经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作为该创新工作室领衔者的夏庆友说,团队的重要使命就是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让蚕丝产品走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立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以振兴产业、弘扬文化为目标,面向我国蚕桑产业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变革升级的迫切需要,开展创新和攻关研究,推进蚕丝在多种民生领域的应用。

多年辛勤付出,收获丰硕领域成果

夏庆友专注于蚕学研究30余年,在家蚕基因组、重要经济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和产业技术研发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杰出贡献。一是主持完成家蚕基因组计划,包括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变异图等,两度在Science杂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成果被Nature News、Science News等专题评价,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二是主持建立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技术,构建家蚕遗传数据库SilkDB 1.0、2.0、3.0,研制了世界首张家蚕全基因组Oligo芯片,建立家蚕基因定位克隆、RNAi、转基因和基于ZFN、TALEN、Crisp/Cas9的基因定向编辑等平台,整体水平居国际领先;三是解析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形成机理,提出蚕丝蛋白合成、性别决定、免疫调控和发育与变态等为基础科学和产业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成为业界共识。主持完成Fib-H、Fib-L、Bmsage等丝蛋白关键调控基因鉴定、家蚕体液免疫与黑胸败血病及BmNPV致病机理、家蚕激素合成分子机理与变态发育调控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四是利用基因操作创制高抗病、发育调节和新型蚕丝等品种和素材10余个;开创蚕丝纤维新材料研究,倡导丝纺工业,提出基于蚕丝性能设计和改造的丝纺新产业发展方向;突破家蚕人工饲料与工厂化养殖关键技术,受到业界高度重视。先后主持973、863和基金委重点项目等30余个,主持建设家蚕国重等多个平台,对推动我国蚕学科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在Science、Nat Biotechnol、Nucleic Acids Res、PNAS、PLoS Pathog、Acta Biomater、Antiviral Res、J Proteome Res和Insect Biochem Mol Biol等杂志发表论文超过500篇,其中近3年发表SCI研究论文121篇,其中通讯作者61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重要奖励30余项。

夏庆友还热心科普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主办了国际学术会议5次,先后派出20余名研究骨干赴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学术机构留学深造。创办了公益科普微信公众号《丝国传奇》,2016年上线以来已经发表了100余篇兼具知识性、科普性和趣味性的原创文章,吸引固定关注人员6000余人,成为蚕丝领域的第一大公众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夏庆友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思路开阔、勇于创新,艰苦奋斗、贡献突出,先后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风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香港桑麻纺织科技大奖、重庆杰出贡献英模、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和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丝绸最美,致力于蚕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更美。中国是蚕丝业的发祥地,但近百年来,世界蚕丝业的中心却发生了几次大的转移,为了增加中国科学家的发言权,夏庆友表示在这条路上,他和蚕学领域的有志之士们以产业的思维做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做产业,要凭借科研的领先地位,去传播那一根根蚕丝背后的技术、文化和科学精神,创新不止,丝业不息。

(北碚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