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少儿科普图书是向儿童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不仅能普及科学知识,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传递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就要求科普图书在具备科普教育特点的同时,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将趣味性、游戏性、参与性、体验性融入其中。因此,提升少儿科普图书中的趣味性对于儿童的科学素养提升就尤为重要。
一、创新内容设计
图文结合是少儿科普图书所采用的基本形式。富有童趣的图文是吸引读者的基础。《神奇校车》系列为代表的科普图画书将生动有趣的图画与精简的文字有机融合,向小读者普及科学知识,用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形式将孩子带入生物科学、太空科学、气象学和古生物学等学科中。这一系列的图书定位在4—8岁间,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容易让这个年龄段的小读者自主阅读并提升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加强内容的互动设计则会进一步引发读者心理的共鸣。孩子本身对周围的环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十万个为什么》以提问的形式讲述科普知识,问答的互动方式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去书中寻找答案,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而结合科普书内容设置互动性的动手活动,则更能点燃读者兴趣的互动设计,让孩子在边玩边学中深入理解科学知识。例如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的《男孩的冒险书》系列,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如自己制作包装纸、用石子打水漂的技巧、如何制作隐形墨水、自制工作台和手电筒等新鲜有趣类设计,契合了读者的游戏和探究心理,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获得阅读和发现的乐趣。
二、应用AR技术
AR图书就是运用AR技术让书中静态的图文动起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去扫描AR图书上指定的图片,读者可以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看到书中平面的形象变为3D立体模型 ,同时还能听到声音,点击屏幕进行互动[1]。AR 技术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注册技术的特点,可以和少儿科普图书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儿童读者提供更加直观、鲜活的科普内容,产生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出版社使用AR技术进行科普图书的制作,如《艾布克的立体笔记》《地球!给我咬一口》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与“梦想人科技”合作出版的《小学科学活起来》,就是利用AR技术,将文字、图片、音视频和三维动画等融入到纸质图书,使图书内容真正活了起来,丰富的内容、逼真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海底小纵队AR情境互动书》是一套将探险故事、海洋科普与AR互动效果结合起来的图书。通过海底小纵队在极地冰雪世界、海底午夜区、美丽珊瑚礁、蓝色海岸等区域的探险活动,引出海洋科普知识,再通过AR增强现实效果,实现小读者和海底小纵队队员、海洋生物的互动,兼具趣味和科普特性。
三、装帧设计有创意
少儿科普图书在纸张选择上,还会使用纸板、卡纸、塑料膜等材料将图书做成玩具书。如法国引进版图书《第一次发现丛书》就将许多内容印在透明塑料胶片上。有的少儿科普图书内页设计有折页、拉页或其他立体页码,则会选择克重较高的纸张,如根据问答属性设计大量翻页的《看里面问答版》和拉页设计加全彩漫画配图的《神奇拉拉书:太空科技》等。这些材质可以用于模拟真实的自然,丰富读者的感观体验和认知,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互动体验。
少儿科普图书的读者是少年儿童,其阅读的心理特征是:求知欲、好奇心、盲目性较强,带有明显的游戏心理,所以图书的趣味性是吸引他们阅读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龄段和知识背景不同,他们在阅读时的兴趣点也不同,更多的读者愿意阅读题材新鲜有趣的图书。语言生动有趣、图片丰富多彩、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充满创意的装帧设计更能吸引广大青少年儿童,他们获得更有“趣味”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于.AR技术在少儿科普图书的应用及设计策略[J].科技传播.2017(06).
(王雪颖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