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来重庆,因为我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6月7日,来自广西的黄海涛,向记者表明心愿。
“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市场潜力大、发展也快。”同一天,来自陕西的一位李姓博士向重庆日报记者说。
黄海涛和李博士都参加了6月5日两江新区的举行的“云引才”活动。和他们一样关注这场活动的还有很多高学历人才——
来自两江新区的数据显示:这场在线直播的“云引才”活动,观看人次超550万。不到一天时间,两江新区人才中心就收到近3万份简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超90%,其中,硕士学历超20%,博士学历人才近200人。而且投简历的人才,不仅局限于重庆和周边地区,还有相当部分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一场活动为何受到如此关注?高层次人才为何如此青睐重庆?重庆日报带着问题展开采访。
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是主因
记者了解到,看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是大多数人才投简历的主要因素。
黄海涛认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央重大战略,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又拥有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个国家战略支撑,形成优势叠加。比起人才集中、竞争激烈的地区,他认为在重庆,个人的发展空间更大。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例,重庆不但是这条新通道的运营中心,还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国家已明确,支持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我感到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无可限量。”黄海涛说。
“我所学专业与汽车有关,两江新区汽车产业链完整,是理想的就业地。”李博士说。
记者注意到,不少北上广人才也积极向重庆靠拢。
据统计,“云引才”活动收到的简历中,来自北京的人才数量仅次于重庆,投递简历近4000份。其他众多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的人才也选择来渝发展,来自深圳、上海等地的人才,投递简历数量位居前五。
而来自成都的人才简历比例,位居前三。这折射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推动成渝两地人才加速流动。
一来,川渝相邻,文化、饮食习俗相近;二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两地迎来了更多协同发展机遇。
比如,川渝地区两大开放门户——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便于今年开启携手发展之路。在今年,双方将重点推动10大重点任务,包括规划、创新、会展、开放、产业、改革、城市、人才、战略、工作机制等方面。
相信重庆“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
还有不少人才选择重庆,是相信重庆推动“新基建”项目,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
以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红公司)为例,该公司在“云引才”活动中,收到5000多份简历,是人才最青睐的公司。
东方红公司主要负责建设与运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提供各种终端产品与服务。该公司所负责的低轨星座系统项目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业航天项目。
“从该公司的业务来看,东方红公司属于国家提出的‘新基建’范畴,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这样的项目有很大发展潜力,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给它。”来自深圳的信息通信工程师张宇(化名)说。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人才不仅对“新基建”表现出热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憧憬程度也很高。
如两江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航空与航天协同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目前,新区累计引进项目20余个,协议投资超过500亿元,涉及商业火箭、直升机、航空发动机叶片、航空座椅等领域,这些项目对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以商业火箭领域的零壹空间为例,近一月来,该公司从全国各地引入人才7人,其中3名为硕士学历。
希望在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中“大显身手”
这次“云引才”活动,吸引了许多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人才,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本领,在重庆大力实施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大显身手”。
在“云引才”活动接收的简历中,汽车、机械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行业等智能制造、智能产业是收到简历较多的行业。
如有800多人应聘汽车设计工程师,汽车动力系统工程师,也收到300余份简历;此外,AI工程师、系统架构师、软件工程师等岗位也比较火爆。
“从求职热度来看,人才普遍对重庆发展数字经济,以及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前景表示看好。”两江新区人才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有关数据也印证了众多人才的选择。今年以来,在培育智能产业方面,两江新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市比重超过四分之一;电子产业今年一季度在疫情下逆势增长,正加快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布局,加快“云联数算用”全要素聚集。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积极打造智慧之城,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平台,也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来自安徽的姚博士,在看完“云引才”直播后,向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内的企业投去简历。他表示,该区域是优质创新平台,机制灵活,资源整合能力强,有助于发挥自我价值。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是成渝地区共建科技创新中心,西部科学城‘一城多园’中的‘首园’。”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皮涛说。这也意味着,在两江协同创新区落户的人才,也能享受到科学城带来的机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