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普场馆在数量、规模方面发展迅猛,同样的,科普人オ数量逐年増长,人オ队伍建设也具一定规模,科普场馆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和后续职业教育等仍面临许多国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科技部和中国科协分别组织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科技馆和科技类博物馆有900余个。科普场馆展教人才主要包括四种,即:展览展项策划设计开发管理人才、展览展品设计开发人オ、教育活动组织策划实施管理人才、教育活动设计开发人オ。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普场馆发展的关键,科普展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为了培养更多的更全面的科普人才,本文从几方面浅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普场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无国家相应职称和相对应学科的培养
我国各类专业的职称已有十大系列,涉及专业270余种。从建国初至今,科普场馆的一线专职科普人员仍然没有任何一个相应的职称系列。没有相应职称系列,就更不会有相应配套的职业继续教育。与其他的专业岗位相比,科普这个大类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也没有。从业人员想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更多更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更多的同行学习交流,但却没有专业化平台。只能通过科普论坛或会议偶尔为之,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
在我国现行学科专业目录中,没有现成的与科普场馆展教设计管理专业相对应的交叉学科专业。现阶段并没有高校开设关于科普类的专业。如,科技传播、展览规划、展品研发等。这些正是广大一线科普人员所从事但又丞需学习、提高的问题。他们只能进行自学和摸索,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及实践才能进入角色。
(二)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的科普从业人员队伍日益壮大,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科普场馆建起,大量的科普人オ进入这个行业。如何持久、高质量的发展科普事业,引进相关专业人オ,保证优秀科普队伍的稳定等问题,现实的摆在了眼前。
而科普展教设计及其管理在我国研究及教学基础都非常薄弱,学科跨度大,创新要求高,师资队伍组织、课程开发等工作几乎要从零开始,因此,对于高校而言,专业建设投入非常大。并且,在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绝大多数是公益性机构、公益性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人员收入相对诸多市场化行业而言也并不高,用人单位及学生个人都难以承担其他经营管理类、设计类学科专业的高学费。
众所周知,一项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如资金、政策、管理、人才等,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科普场馆展教人オ需求量与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投入难以实现市场化的匹配,因此,人力、经费投入是科普展教专业建设的一个难点,需要有政策及国家财政与教育部门的支持,才能将这项工作进行下去。
(三)缺乏学术及行业交流平台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大部分科普工作者积累了相当多的工作经验,在科普领域研究能力也相应提高。他们通过自学或其它途径达到相当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时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如能考上研究生并顺利毕业,是对这些人能力的一种认可。而且,在在职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其科普的学术理论水平也会得到提升,为基层科普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学术基础。
专业学术组织没有建立起来而行业组织实力不足.科技类博物馆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在现有的学术期刊上对应的栏目也非常少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全行业没有有影响力的学术、业务交流平台。而科普展览教育设计及其管理一线的骨干国内外考察调研交流研讨机会很少。这些反过来也影响了学科体系的建设。
场馆科普展教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传播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増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抓紧抓好。
(一)场馆科普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为适应我国科技类博物馆行业对科普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我国科普展教管理设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发挥行业机构人才培主体作用及高等教育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建设场馆科普人才培养基地。
实践基地应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实践基地负责人应由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各实践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实践指导教师教学管理、研究生实践组织与管理等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专业实践指南,负责研究生实习实践的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实习实践与研究生就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科普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技能教材的开发
科普课程是正规教育中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没有课程设置的研究以及相应师资、教材的组织、编撰,正规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就无从开展。实践技能教材编写优先考虑学生未来岗位任职要求和社会发展走向,突出教材内容的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微型化和可操作性特性。以“课程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和“技能训练的步骤与质量检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不求教材内容及其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但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切实解决师生技能训练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科普场馆学术组织及专业研讨交流平台建设
学术研讨、业务交流是场馆科普展教设计及其管理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我国科技类博物馆领域至今缺乏权威性学术组织和有效的学术及业务研讨交流平台,这是一个必须重视加快解决的问题。
我国超大型及大型科技类博物官主要分布在各直辖市和省城、中小型科技类博物馆遍布全国,行业研讨会议等由于成本等原因只能有极少部分人员参加.应该在提高水平和针对性有效性方面下功夫。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是最便捷、及时、有效、低成木交流的平台。建议设立“科普场馆学术业务交流平台建设”,由行业组织、学术组织、大型场馆及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利用互联网、建立学术业务交流平台、加强平台的组织和内容质量建设,以学术论坛、业务交流、电子期刊等形式、开展高水平、有针对性的学术研讨和业务交流。
(四)科普场馆“人オ+项目”创新人才扶持计划
近年来,我国科普场馆行业以项目运作方式建设开发的科普展览,科学教育活动数量很多,有场馆整体建设、扩建项目、有常设限览部分更新项目,有临时展览项目、有教育活动项目,等等。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也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关键。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开展科普场馆“人オ+项目”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一机制建设+项目运行.研究并建立注重“培养人才”的项目管理体系和项目开发模式。
(五)场馆科普展教人オ国际交流与海外培训
现代科技类博物馆源于西方、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至今也是科技类物馆业先进的国家其科技类博物馆在展览设计方面尤为领先开展科技类博物馆展教高层次人オ国际交流及海外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了解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历史、现状与改革趋势运行体制机制,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学科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理念与方法,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教学专家队伍。
建议以培养场馆科普展教管理设计人员为核心任务、设计开展“场馆科普人才国际交流”及“场馆科普人才海外培训”,特别注重建立国际交流和海外培训人员的选拔、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使国际交流和海外培训真正有收获有成效。
张宝欣 谢颖颖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