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所谓玩具,就是儿童和青少年娱乐和游戏的用具。儿童和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娱乐中去获取科技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开发智力[1]。在儿童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科普玩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幼儿园的积木,到中学生玩的组装式模型飞机,都属于科普玩具。将玩具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科普玩具属于科学玩具的一种,兼具科学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例如中国古代的“华容道”、“七巧板”、“孔明锁”,就属于科普玩具,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却运用了现代学科知识中的几何学、运筹学、结构学等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儿童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寓教于乐。
二、特点
(一)趣味性
趣味性是科普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展示科普玩具教育功能的基础,科普玩具一般通过两种形式来发挥教育功能:一是通过科普玩具本身体现出科学原理,引导孩子学习知识,激发孩子们探索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收获科学;二是让儿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操作玩具,了解使用方法,在操作、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围绕玩具中的科学知识,激发潜在智慧,探索科学原理,实现“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
(二)教育性
玩具的教育价值体验在它可以帮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认识自然和内在的规律,寓教于乐。科普玩具将科学原理游戏化,让儿童在游戏的同时认识到科学原理和知识,还能减少学习的压力,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这些原理和知识。
(三)科学性
科普玩具目的在于在玩的过程中激发学的热情,进而培养儿童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等。为了保持科普玩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为指导,将遵循以满足儿童所需的选择进行生产,了解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设计,并生产出适合小学孩童的需要的产品。小学阶段的儿童对现象和事物的认知正发生变化和改善,他们的思维能力已具有一定的弹性特征,不仅能感受到事物的表象,逻辑分析和运算能力也有所发展。因此,在设计科普玩具时,还要依托于儿童群体思维发展的特征。
三、关于科普玩具设计的思考
(一)创新性设计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新设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新颖性和先进性的产品。想要使设计变得更加新颖,只能无限的激发人才的创造能力,更多的发散创新思维。在设计科普玩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要满足儿童的喜好和需求,从儿童的角度设计出符合特定阶段、特定需要的玩具,根据其年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儿童科普玩具,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学习科学知识。二是从材料技术和外形结构方面进行设计,科普玩具的外观能很好地体现玩具本身的特点和内涵,能够从视觉上吸引孩子,此外开展个性化设计,也是提高科普玩具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对我国传统的七巧板、孔明锁等科普玩具,在色彩和材质或引用其他高科技手段进行再设计,就能创造出新的科普玩具。
(二)主题系列化设计
在设计一款科普玩具时,不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小产品来设计,要有系统概念。儿童往往更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主题化设计是将玩具融入由时间、地点和任务构成的情境中,给予产品主题,构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兼具故事性和科学性,才能吸引孩子们的关注。在设计一款产品时,应该考虑相关的延伸品和系列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每个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各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也会不断转移,可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不断对玩具的功能和外观进行调整,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爱好,进行具有针对性,目标性的主题设计。开展系列化设计的同时,丰富了科普玩具的操作性和科学内涵,提升玩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延长玩具的使用时间。并且系列化的产品配件大多是通用的,能够降低研发成本。
[1]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91%E5%AD%A6%E7%8E%A9%E5%85%B7/4372726?fr=Aladdin
(王雪颖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