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频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

发布时间:2020-05-14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12日在成都成立。联盟成员间的教师可以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跨学校指导学生等,并推动成员学校间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学分互换认定机制。

据介绍,该联盟共有20所高校,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2所川内高校以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8所重庆高校。

联盟成立宣言指出,将推动联盟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友好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快建设对接成渝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本科专业集群,不断优化、完善一流学科体系。推动人才流动与科教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打造成渝科教创新共同体。

科研合作是此次联盟的“重头戏”。联盟成员学校将加强公共创新平台联合建设,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协同研究,共同实施巴蜀文化振兴工程,建设成渝跨区域高校联合实验室,整合吸引科技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打造双城经济圈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联盟成员高校将相互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科研平台。”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介绍,成员高校将建立科研交流与合作、联合科技攻关机制,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同时建立技术成果转让协同联动机制,创建技术转移联盟,共同引导技术要素市场化自由流动,并联合举办各类高端学术论坛。

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可实行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推动学分互换认定机制;共建线上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协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基地,协调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在队伍建设和公共资源共享共建方面,联盟成员之间教师共引共享、互聘互用,促进跨校授课、跨校指导学生等;共同召开双城经济圈高校引才大会,构建人才引培共同体;推动联盟成员学校之间的图书文献、实验设备、信息资源等的共享与共建;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医疗、体育等资源共享,相互开放校园。

在学科建设方面,联盟将建立学科专业建设协调机制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协调机制,推进联盟成员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互补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势特色。

在社会服务方面,将联合建立多学科组成的高端智库和开放式研究机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提高资政服务能力。张宗益表示,目前成渝两地的高校,都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研究、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如重庆大学最近组织了多名国际贸易、物流、法律等领域研究的学者,成立专门机构共同参与陆上贸易规则的研究,并将与四川大学等高校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合作。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联盟将定期举办“西部国际教育与科技论坛”,打造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科技合作交流的国际品牌,推动联盟成员学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