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平桥镇科协兼职副主席 平桥中学校长 陈 伟
陈伟,重庆武隆区平桥镇科协兼职副主席、平桥中学校长。2018年他受命于学校发展举步维艰之际,面对办学模式日趋落后,设备陈、陋、简,理念守旧;教师队伍人均年龄近45岁,青黄不接;而一群雏雁,尚待练翅高飞的困境,他努力思考未来出路,注入科技“血液”,让科普之花美丽绽放,让学校的脉搏有力跳动起来!
小型科技馆“安家”平桥中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0月,他多方联系、积极争取,得到了市科协和区科协的鼎力支持,武隆区“首个农村中学科技馆”落户于平桥中学!这是学校之幸,是全校师生之幸,也是周边贫困村与兄弟学校之幸!投资近30万元,面积约70平方米,内设旋转的银蛋、平衡测试、雅各布天梯等20套互动展品及配套设施。科技馆落户后,不但满足了本校师生科技求知欲,而且还吸引了周边学校凤来小学、鸭江中学等师生组团参观1661人次。
“宝矿”层层开采
面对这座即将改变学校命运的“宝矿”,如何有效利用,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他本着物尽其用,饮水思源的理念,多次收集教师意见,召开学校中层领导会议,最终作出了“利用科技馆,普及科学知识,促进教师学习,挖掘学生创新能力,为学校赋能”的选择!
——健全科普组织,加强科普文化宣传。
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在他的组建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科技教师为成员的科普活动小组,各专业教师配合具体抓落实,教务处负责检查落实,保证了科普活动的有序开展。
他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橱窗更是学校创设科普氛围的“领衔设施”,早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时吸引着学生、家长驻足观看,啧啧赞叹。一件件科技作品展示了学生不断更新的科普意识和科技能力,更加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的强烈欲望。
——培养科技教师,强化科技队伍建设。
结合学校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他大力支持“走出去”学习的理念。每年选派一批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热心科技教育事业的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新技术培训;参加市科协举办的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高起点切入科普教育工作。
他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成果,不仅把他们的工作列为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晋级的业绩考核之一,还对在各级各类重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辅导老师,按照《奖励细则》的具体规定给予物质奖励,提高教师教学热忱。结合专业建设,还组建了局域网、广播站,增添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保障了科普活动经费,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搭建活动舞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在他的统筹规划下,每学期均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活动,诱导学生在科技小发明方面的潜能和创造力。
薪火相传,普及型科学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一是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形成知识宣传链。为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让科普知识在青少年中得以有效传递,每学期在教师队伍中采用技能教师师徒结队带新人,普通教师定期听科普知识讲座授新知形式;针对学生群体,培训各年级、各班科技优秀小讲解员20名,在各班每月宣讲科普知识,搭建起科普宣传链,使得平中人人人知科普,个个讲科普。同时,为防止“坐井观天”现象的发生,他积极联系区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不断更新师生科普知识;组织45名优秀学生参观市科技馆,拓宽眼界,回校再宣讲所见所得,以无穷魅力促学风、教风!二是组织开展常规性课外科技活动。每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定为常规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活动指导老师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设计、指导和服务。双休日,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考察、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人尽其用,技能训练型活动大放异彩。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普教育,在普及的前提下发展孩子的个性,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培养青少年更多兴趣和爱好,将科技制作活动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深入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充分集中专业优势,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三个专业进行创新和开发,组成课外科技制作活动小组,进行重点指导,学生的科技热情高涨,一项项有创意的科技制作落地,比如机械专业制作的趣味七巧板、趣味鲁班锁、金属工艺画、电子专业制作的趣味电路、控制装置、计算机专业制作的动漫作品、卡通人物、游戏软件等都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不仅在校园艺术节上大放异彩,其中部分作品在区级科技创新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探索求知,创新开展作品制作活动。长期的普及型活动和技能训练型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多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兴趣。针对对科学有特殊爱好和有才华的孩子,激励他们带着问题找导师,申请小课题等。他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选派导师进行课题确认,全程指导,引导他们参与研究、制作和改进,鼓励他们在科学课堂和生活中寻找研究的线索,了解已有的概念和认识,提出各种问题,集中探究的项目,并给予时间、空间和经费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创作能力。他还倡导每年举办“学生科技艺术节”,开设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等评比、展示。在学校历届文化艺术节上,一系列科技小制作纷纷亮相:电子仿生虫、电子喷泉、电子地动仪、定时浇水提醒器等,吸引了大批师生竞相围观,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科普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全校掀起了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科技“硕果”累累
“科技竞赛的成绩是反映一个学校科普教育情况的重要指标。”近年,该校参加了市、区级各类科技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韦绘玲同学的种子画获重庆市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展评一等奖;周键老师作品《循迹小车竞赛》获重庆市第七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优秀科技活动方案”评选三等奖;欧波、曾微惠、周键的作品《迷失的青春》获第十二届重庆市中小学校园影视评选三等奖;周键老师获2018年武隆区“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荣誉称号;刘洋松同学的作品《科技小发明—地震报警仪》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和武隆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2019年,15名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其中陈渝阳同学获得第二届武隆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表彰,奖金伍仟元,该校也被评为“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科学是一个个疑惑不解的问号,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逗号,是一个个驾驭全球的感叹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以他为班长的一班人作出了大胆的选择:科技救校,科技兴校,科技强校。道路虽远,虽跻,虽阻,他将义无反顾勇敢地走下去,为平中师生梦而努力不止,奋斗不息,为努力提升全镇青少年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武隆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