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以重庆科技馆为例对增强观众科普获得感路径的分析与探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普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当前重庆科技馆作为全市人民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往针对观众的科普侧重于展品以及展览本身的讲解和活动,关注观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忽略了他们“想获得什么”“实际获得了什么”。以观众获得感为视角对科普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测量,以提升观众获得感作为科普教育改革 的出发点,从而不断丰富科普内容提高观众参与感,推动科普教育质量提升。

一、重庆科技馆观众科普获得感路径的现状分析

(一)作为科普场馆传统的科学传播路径

2009年9月9日,历时近3年建设的重庆科技馆从图纸到真实建筑跃然呈现在市民眼前为重庆科技开辟了一片春色烂漫的新天地。从建馆之初的生活科技、交通科技、国防科技、防灾科技、宇航科技和基础科学六大主题展厅,到后来新增的儿童科学乐园、工业之光两大专题展厅,本着展品就是科技馆立业之本,是开展一切具有科技馆特色展教活动的基础。[1]先后研发出欢乐科普剧、趣味科学试验、展厅主题科普活动,只为让观众在这里感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更多人用科学探索世界的兴趣习惯。

十年间科技馆让一批批大众走近来成为观众,积累了数以万计的科普受众。但随着科学的飞速进步、社会的急速发展,传统的“填鸭式”科普教育方式让受众的获得感大大降低,甚至赶不上智能手机每日推送的更新率。不得不在思考如何创新的同时在科普质量评价后面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打破常规自主创新提升科普获得感

1.传统科普传播方式的“精细化”

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进程中,应用技术不断发展,产品设备更新迭代。为了让观众摒弃掉枯燥的文字与视屏讲解,能够直接“上手”直观地看到水的电解、能量的转换和伯努利原理,重庆科技馆从英国威尔士科技馆引进并改进了“氢火箭”“弹射枪”和“伯努利鼓风机”展品;为了让观众清楚地观察到冷热空气的流动和空气扰动,用肉眼去看见空气,重庆科技馆利用纹影技术,自主研发了“看得见的空气”展品;随着建馆时间越来越长,渐渐的有了一批忠实的科学发烧友,重庆科技馆自主研发的展项“成长伙伴和留言吧”,通过体验,除了可以了解到指纹识别技术的知识,还可以每年保存一张相片,记录下喜欢的科技馆展品和活动,以及在科技馆的参观足迹,与观众互动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2.打破传统,变“被动”为“主动”

与其让观众走进来被科普,不如走出去变“被动”为“主动”。科普大篷车,因独特的灵活性和优秀的车载科普宣传资源,被亲切地称为“科普轻骑兵”,行驶的车轮带着科普展品、科普展览、科普影片一刻不停地奔向每一个需要我们的远方。带着专家和展品前往各个社区科普如何预防老年痴呆,宣传消防安全、防震减灾、饮食健康与食品安全、冬春季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急救,把科学送进千家万户。深入到重庆周边18个深度贫困乡镇,将一线的科普资源带到山城每个角落,用科学知识增强观众的获得感。

二、重庆科技馆增强观众科普获得感新路径的探究

(一)思想转变

贯彻“以人为本、内容为王”的科普教育理念,始终以观众作为科普质量的评价主体,从服务型科普场馆的角度增强获得感。一是通过实际调研和访谈,创新工作思路,把科普服务做细做实;二是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科普氛围,充分利用现有科普服务平台,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三是广泛吸纳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结合市民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宣传。[2]充分贯彻党建带科建,增强科普文化凝聚力,全面提升居民素质,让社区更加和谐稳定。围绕老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用”需求,用好既有资源,创新表达方式,不断丰富科普内容供给。

(二)方式转变

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科普教育方法提升观众获得感在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来对传统科普教育方式进行革新: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科普教育方法,以观众为中心、以辅导员为辅助,让观众自主参与展览内容、科普活动开发与实施,既作为一个开发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最终获得成果及收获;采取多样化的新媒体科普教学工具,增加科普教育活跃的氛围,为其注入活力,提高观众的兴趣;有效开展“馆企合作”、“馆校结合”,走出去让观众身临其境增强科普获得感,让观众结合平日生活工作环境掌握科普知识,感悟、收获和交流,在观众参与的同时,提升观众的获得感。

(三)模式补充

开展科普活动提升观众参与感是传统展品展示科学普及的有益补充,坚持“传统科学普及”与“创新科学普及”相辅相成的观念。在开展传统展厅科普的同时,积极与其他展馆联名展出更为丰富的展览主题,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集学习、游戏、实验等展示类型为一体,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加深其对科学的获得感。邀请科学领域大咖与观众共话科普,让普通观众与科学家零距离,认识到科学其实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提高观众的科学素养,调动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赵玉华、王梅苏,2016,《“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金石》,《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第3期,第15~17页。

[2] 张品,2016,《浅议“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10~15页。

(李梦媛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