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带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传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科学传播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快捷和充满乐趣,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泛在、精准、交互式的科普服务成为现实。
一、科技馆开展数字科普的重要性
当前各省区、市的数字科技场馆蓬勃发展,充分反映我国各级政府和科协对数字科普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社会对数字科普旺盛的需求[1]。地方科技馆是中小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设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时,需要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展现科普魅力,使广大家长了解展览信息,通过及时更新展品,提高科普趣味性和实效性,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科技场馆。当前数字科普资源在归属、管理体制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应当充分利用与整合数字科普资源,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进行制度创新,搭建起模式多样化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强数字科普平台及内容建设,增强数字科普持续发展能力。
二、数字科技馆发展现状
(一)科技馆线上科普总体发展情况
1.注重打造国家级科普网站旗舰,搭建全国科普网络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是典型的网络科普共建共享平台,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国家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自2009年以来,网站的浏览量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国数字科技馆为公众提供了走进科技的平台,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科普资源和共享服务[52]。“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重点打造的一个全新品牌,旨在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整合社会力量,重点加强科普内容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使媒体科普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为满足公众个性化科普服务要求,提供精准的科普服务。
2.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馆科普网站
科技类博物馆主办的科普网站,以科普为己任,拥有专业的科普人员队伍,依托场馆丰富的展教资源,采用数字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构筑虚拟博物馆,打破了科普场馆的地域局限,增强了公众体验和参与,深受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在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提供的科技知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注重通俗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科技馆网络科普存在的问题
1.地方科技馆网络科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还需不断提升
地方科技馆大多有科技馆门户网站、数字科技馆网站、微信、微博平台等互联网宣传渠道。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为科普提供了新的渠道。特别是微博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点对点”的新闻传播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受众拥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满足了个性化的新闻需求[2]。但与中国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等国内大型知名的科技馆相比其影响力、观众阅读量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科普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延续性和吸引力
从线上数字平台的内容表现形式来看,活动大多一次性开展,延续性不够,且多为信息报道,活动精彩回顾或视频回放等线上科普未充分展开;当受不可抗力影响(如遇新冠肺炎病毒等),可直接利用、调动的线上科普资源(人员、实验、活动、直播设备、直播渠道等)有限。视频、动漫、直播/回放等版块基本没有。线上网站或APP的界面板块还有补充完善空间。
3.网络平台建设运营有待提升
十九大报告中,“智慧社会”这一次被正式提出,与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并列。科技馆作为科普重要阵地,率先开展智慧建设更是责无旁贷。树立智慧场馆理念,充分运用各类先进技术,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年提升展览展品、教育活动、观众服务和管理运行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场馆的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尤为必要[3]。截止目前全馆已开展多种类型的科普活动,且针对某一科普活动而设立的科普活动群较多,但并未形成全馆性科普服务群,对信息的发布、活动的开展不利于统一宣传和开展活动。信息的发布和通知的系统性、统一性、服务性稍显不足。
三、科技馆数字科普建设对策与建议
(一)开展观众满意度调查,提升公共服务与宣传推广水平
细分观众群体,将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地向参观前、参观后延伸,做好现有科技馆网上平台的线上宣传,实时跟进最新科普咨讯。建立观众信息库,将展厅展品、活动信息更新的信息定期向目标观众推送,吸引潜在观众;研究制定观众参观后的后续服务计划,全面提升公众满意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定期多途径(电话回访、会员活动、微信微博有奖互动等)进行观众回访及满意度调查,注重客户关系的长期维护;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电子票务系统后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效记录观众在场馆的参观路线、操作展品名称、停留时间的信息,分析了解观众的参观习惯、消费习惯等,从而分析观众偏好,更好的为展览、活动、宣传推广等提供依据,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二)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推进前沿信息技术应用
对于科技馆信息化建设而言,各类前沿信息化技术的可应用范围是不同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于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可采用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开展创新性展品设计,二是便于采用虚拟漫游的方式提供实体科技馆在线参观浏览和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的采用,无疑将提升网站内容的趣味性、互动性。
(三)加强网络直播平台合作,做好科普内容延伸
注重“技术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侧重“需求导向”[4]。随着今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只能足不出户,在家学习,这对以互动体验为主的科技馆开展科普活动带来巨大挑战,也因此发现数字科普尤其是线上直播平台建设的不足和亟待完善。为更有效的开展全民科普,有必要进一步考虑搭建、优化长期合作的网络直播平台,做好教育活动的直播、回放及科普内容宣传的延伸性,以便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更好了解、消化自己感兴趣的科普内容,增大观众的阅读兴趣和关注度。
参考文献
[1]许晶晶,朱家胜.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30.
[2]张增一 李亚宁,科普网站与社会化媒体科普能力现状及评价,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EB/OL],[2017-05-24]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databasedetail?contentType=literature&subLibID=6331&type=&SiteID=14&contentId=8401445&wordIndex=4)
[3]赵志敏,宋岳龙,吴甲子,王一帆,郑越超.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R].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209-218
[4]忻歌,陈颖,鲍其洞.以“需求导向”引领智慧天文馆建设[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2):37-44
(张婕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