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频道>

川渝两地该如何携手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

发布时间:2020-03-26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编者按

3月25日,以“新业态·新机遇”为主题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服务峰会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这场峰会围绕成渝地区政府和企业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等热点话题,开展对话和交流。川渝两地如何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重庆日报专访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盛毅研究员和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万晓榆教授。

抢抓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

重庆日报:在数字经济领域,川渝两地携手合作对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何意义?

盛毅:我认为,首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关键看产业的支撑能力,而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引擎,成为各国和各区域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数字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数字经济在这两个方面的拓展,将为构建川渝地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发挥关键作用。其次,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基础作支撑,而数字经济在提升区域交往能力、满足群众更高更新消费需求方面,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万晓榆:川渝两地在数字经济领域携手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体来说:短期来看,有利于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两地教育、医疗、交通、旅游、政务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加速培育数字新业态、新产业,形成新动能。长期来看,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地人才、科技、数据等数字经济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与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数字产业更高水平、更大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聚区。

重庆日报:在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服务中心方面,川渝两地合作的空间有多大?

盛毅:川渝两地目前都将数字经济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其发展新业态、建设服务中心方面,已经形成相对错位发展格局,推进合作的空间较大。一是产业发展各有重点。重庆将着力打造“芯屏器核网”,成都将突出“一芯一屏一机”发展。二是川渝地区有广泛合作基础。川渝两地开展跨区域的研发、制造、服务、消费等合作,有利于错位培育新业态,构建服务于中西部地区、多层次和多链条的数字经济体系。三是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开放合作。通过加强川渝之间合作,将会形成经营业态更加多样、产业生态更加丰富的数字经济圈。

万晓榆:在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服务中心方面川渝两地合作的空间广阔,具体体现在:一是合作激活新要素,探索数据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机制;二是合作培育新动能,着力壮大数字经济生产力,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合作探索新治理,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四是合作建设新设施,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合作布局数据中心、电子证照、信用体系、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宽带扩容,建设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

互利共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共同体

重庆日报:重庆和四川均为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川渝两地在建设试验区方面,如何进一步展开合作?

盛毅:围绕“着力打造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标杆”,两地加强合作有诸多领域可以选择。如共同制定数字要素流通政策,建立专业市场,开展产品和技术成果展览,举行消费模式、经营业态、智能制造交流等,形成相对统一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政府间共建共享数字基础设施、大数据群落和基地、“数字丝绸之路”、数字经济园区、人才联合培养等,形成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布局的承接平台;引导企业开展研发与制造、智能化生产与服务、产业配套协作、应用场景培育等,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万晓榆:我建议:一要抓住这次疫情过后扩大有效投资的时间窗口,加紧在川渝毗邻地区规划布局一批合作产业园区和示范区,推动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项目;二要加大政策协同支持力度,突出协同发展理念,共同争取国家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在成渝布局;三要在以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常态化务实合作机制;四要探索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综合创新实验载体;五要组织川渝产学研相关研究学者,系统梳理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科技协同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川渝区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为试验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重庆日报:川渝两地该如何在合作中发挥各自数字经济发展优势,避免同质化发展?

盛毅:川渝两地要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编制,通过进一步梳理各自的优势,引导其合理分工,减少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发展。如有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开放平台、研发载体、应用场景、人才培养等,可以共建共享,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建设,通过制定共建共享机制消除重复建设。如在产业发展领域,四川可偏重研发和设备制造、数字娱乐等领域的发展,重庆则偏重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至于“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等新业态,将席卷各行各业,彼此都会在其中找到有差别的空间。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就是凡能共建共享的尽可能共建共享,凡需要各自建设的,尽可能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

万晓榆:在理念上一是要有全局意识,深刻把握谋全局与谋一域的辩证关系,打破行政区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共同体,协同打造数字经济圈。二是要构建协同互利思维,共谋数字经济新业态,以合作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动能、探索新治理、建设新设施为出发点,推动产业协同融合。三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不同的领域要按照不同的理念进行合作。在行动上要积极探索构建成渝产业协同发展评价体系,既要从纵向方面评价各自的产业发展水平,也要突出从横向评价成渝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耦合度。

共享资源,提升两地整体竞争力

重庆日报:如何搭建更大的平台,依托川渝两地的优势企业,助力两地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

盛毅:两地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谋划发展,站在一体化角度来推进融合互动,共建数字经济应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示范区等,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群落”。要鼓励龙头企业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开发多种数字平台,借助平台发展新兴业态和经营模式,形成一批协同发展的平台经济,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字交易中心。目前5G正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川渝应共同开展5G应用示范,打造5G产业领域重点产品,构建5G完整产业链,争取在全国占据领先位置。

万晓榆:要根据国家对川渝两地建设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创新试验区的要求,以局部发展带领全域发展的理念,先是整合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新区,在试验区中分领域打造创新发展平台。然后定期组织开展对基于高新区联合平台的发展模式进行成果成效评估评价,对成熟的政策举措和典型案例及时向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推广,结合其他地区已有的发展模式和地区优势,引导试验区与非试点区域精准对接,开展理念、政策、技术、人才等全方位指导,不断扩大平台的辐射带动效应。

重庆日报:川渝两地该如何共享物流、医疗、教育、金融等大数据资源,全面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融合,提升整体竞争力?

盛毅:目前,川渝地区数字经济在消费领域得到迅速普及,移动支付、网上购物、共享经济等深入大众生活各个方面。但在生产性服务领域,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共享以上领域的数据资源,发展各种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新模式,发展智慧交通物流、网络金融服务、远程教育,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等,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两地要通过数据资源开发,加快这些领域的合作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广泛渗透到这些领域。

万晓榆:首先要联合发力、科学分工。促使成渝地区发改委、网信、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扩展到业务协调、项目管理、技术支撑等方方面面。其次要民生优先、重点突破。优先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进行试点改革,重点在于打通垂直建设的部门信息系统数据到成渝各级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真正做到“成渝联动、点面结合、部门协同”。最后,要注重价值、多域互通。通过打造成渝数据集成共享交换平台,分领域制定宽口径广覆盖的成渝数据共享机制,从数据要素整合共享上推动成渝地区物流、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释放数据价值红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