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金桥镇是享誉中外的慈善家刘子如的家乡。刘子如孤儿出生,在兴办实业成功后不忘回赠社会,他注重教育,回乡办孤儿院的事迹至今仍为人称颂。作为子如文化的发源地,金桥小学延续子如精神,把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把科学家精神融入学校教育中,通过对学生的价值引导,让孩子们树立当科学家、教育家的梦想,这是金桥小学历代教育工作者的理念,金桥镇科协兼职副主席、金桥小学校长刘科就是其中一员。
当好科技教学理念的传承者
引导学生做“科学梦”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对科技科普的兴趣,离不开师资投入,离不开教师引导。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刘科深知,教师对青少年未来人生的道路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要让科学梦在青少年心中萌芽,就要舍得投入,即便是远离城区的乡镇小学也不能把科技科普放在一边。刘科把科技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发展长远规划,每学年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教师有序实施。在学校,他主张开足开齐科技课程,配足配齐科技素材,安排动手能力强、教学肯钻研的专职教师开展科技教学,为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在课堂上,他明确科技教师备课内容不仅限于教材,一定要与时俱进宣传当代前沿科技知识,要注重宣传科学家人物事迹,让同学们从科学家的优秀事迹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在教育目标上,他要求把科技课开设成广受师生欢迎的品牌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把追娱乐明星的劲头用在追科学名家的劲头上。在他的组织推动下,现在金桥镇科技课程平均每周要开设4课时,覆盖小学各年级,孩子们的科技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先后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重庆市书画、美术大赛、区历届中小学科技节暨现场展评活动等活动中屡获奖次。刘科说,这些理念是金桥小学办学的初衷,不能让大山里面的孩子们缺乏对科学的认知,我只是个执行者。这是延续这样的办学理念,金桥小学从1936年办学以来的80多年间,培养了大批知名人士。
多渠道营造科技氛围
让科学精神在学生心中“筑巢”
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很重要,学校教学质量得益于子如文化的浸润熏陶,刘科一方面要保持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让科技文化在校园里“泛滥”。在他的倡导下,学校通过多种传播途径普及科普知识。少先队每周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科普趣闻,让同学们边课间休息边学习科普知识。德育处根据季节和重要节点,规划制作相应的科普知识橱窗,主要包含防疫、防震、防火、防流感等内容。各班级在黑板报上开辟科学知识园地,并定期更换。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知识视频;每学年评选校级和班级的科技之星……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形成浓浓的科学氛围。刘科不仅从校园文化氛围入手,增加科技科普元素,还努力将本土文化与科技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爱家乡爱科学。金桥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桥小学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桥吹打)传承教育基地。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层次了解吹打文化,他及时争取镇科协支持,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桥吹打)传承人和音乐专业人士到校内指导,从乐器制作、乐谱撰写、音调调整等方面给大家做讲解,科普音乐文化知识,让大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让同学们对吹打文化理解得更深刻了。
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让科学理论变成现实,就少不了动手操作。这是刘科对科技科普教育的诠释,他也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放在科技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之列。依托金桥小学作为全市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契机,推进科技活动与少年宫活动、课后服务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深度融合。按照区教育机构统一安排,每学年开展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如创意小发明比赛、纸飞机比赛、科幻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引导学生树立“作品来源于生活,作品改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将发明成果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通过多年的风雨兼程和砥砺前行,学校的科技工作机制和科技活动氛围已日趋成熟,学校曾获得区第五届中小学科技节暨现场展评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师生曾获得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项目一等奖、市级书画、美术大赛一、二等奖、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一等奖,师生还多次获得区中小学科技节展评活动一、二等奖,学生曾多次获得区中小学科技节科幻画一、二等奖等荣誉。如今,“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风尚在学校逐步建立,科技活动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密不可分的活动“伴侣”。面对这些荣誉,刘科说,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科技的点滴浸润,科普的耳濡目染,一定会伴随和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们愿意当这样的播种人。
(吴红亮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