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着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快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一、公共服务与科普公共服务的关系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期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基本需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而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增强可以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实现其全面发展。科普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满足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基本需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而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增强可以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实现其全面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解决我国目前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二、科普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科普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科技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科普公共服务中科学普及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科学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部共识,与此同时,在新型城市化构建的过程中,城市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开展科普公共服务建设与研究,有利于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科普公共服务建设的思考
(一)创新科普投入体制机制
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科普投入体制机制研究,聚焦我国科普投入成效与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和企业广泛参与的科普投入格局,不断提升科普投入的公众满意度,转变科普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持续推进科普产品的社会化应用。
(二)改革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已经发展为当今社会的主导文化,科普公共服务供给已迈向个性化、精准化与均等化时代。然而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科普公共服务水平、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还存在较大差异,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较为单一的状况。因此,加强科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不断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三)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科普阵地是进行科技传播利用的场地,是科普工作的重要依靠和支撑。一是继续加大推进科技馆、天文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实体场馆作为科普教育重要阵地作用,进一步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为更好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二是继续不断完善国家级、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和基层科普示范单位、科技示范户等系列科普示范创建体系建设,促进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深入实施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完善科普惠农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四)推进科普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科普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动员高校、省级学会、科研机构参与科普资源建设,开发科普视频、图书、音像、动漫、游戏等,不断丰富科普内容及方式方法;二是争取获得有关单位、部门支持,有序开放重点实验室、科研场所等,推动优质科技资源科普化;三是支持科普相关企业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场馆改造、展品更新,引导社会力量研发科普展品、教具等。
(张婕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