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学旅行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教学活动,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的校外科学活动,拓展科普研学项目,让学生在科普研学中开展深度学习。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发展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研学旅行,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学习,更好的体会自己实际动手的重要。此外,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能收获友谊和情感,体会到了社会的基础生活,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知,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生活能力,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造力,从而提升了学生整体上最核心的素养。
一、开展科普研学的必要性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正式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并指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7月,《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明确了开展研学旅行的基本标准和规则;2014年8 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在中小学生日常教育中开展研学旅行的要求;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提出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得到多部门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研学旅游的开展条件不断优化,产品不断丰富,参与机构逐渐增多,旅游基地不断增加,开展范围不断扩大。[1]
二、科普研学的概念及产品特点
作为一种非正式环境下的学习,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内容都有其独特性。学生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真实的学习中,并且在兴趣的引领下,自主自愿地参与探究,更重要的是能运用已获得的文本知识去解决显示问题,这可以让学生更真切第理解学习的本来意义。[2]其产品具有教育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一是研学旅行的教育性表现在对学生们的知识拓展、学习思维、独立生存技能、人格锻炼等几个方面的教育,给孩子来了一场“变形记”,学生们在研学旅行中都或多或少都能接受到在教室里没有学习到的教育;二是研学旅行的参与性,一方面是学校(或者研学旅行机构)、家长、学生等共同参与,另一方面学生们在研学旅行中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其参与性,能积极参与到研学课程中,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的力量;三是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研学旅行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们在研学旅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们的兴趣。[3]
三、科普研学产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科普研学产品种类众多,但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现象较为普遍,科普研学做为学校校外课堂的一部分,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处于草根野蛮生产阶段,对研学产品没有统一规范标准,产品研发多从开发者个人角度出发。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系统、教学评估不全面等现象和问题。
四、对科普研学的思考
1.破解学而不严现象,应注重科学探究过程
针对目前科普研学中存在的问题,需破解学而不研的问题,做到让孩子们在研学体验中进行思考,引导孩子知识发现的过程,即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科普研学基本教学目标的话,那么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甚至是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的探究,则是研学带给孩子们精神深处的启发,重要的是发现科学现象背后的衍生知识。科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得到结果,而在于科学精神、方法的过程的探究和挖掘,这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是相关联的。
2.破解研而不精问题,应注重带着问题去思考并有成果
科普研学课程设计时,应提前预设研究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自己制定研究方法,做好过程记录,最终形成研究结果,并创作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目的是要让孩子们一是相互讨论中互补学习;二是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而不是走马观花,完成任务;三是激发孩子们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养成主要思考、互帮互助的核心素养;四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究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能给与一定的启发和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吴珂.基于深度体验的河南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30-32
[2]唐晓勇.研学旅行:让学习与真实场景深度连接[J].中小学管理,2019(7):15-17
[3]划重点:研学旅行特点在线科普![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167688715190245&wfr=spider&for=pc,2019-12-06
( 张婕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