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9-12-30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生产要素和人才资源跨区域流动不断加速,区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引进高层次人才、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培育创新储备人才等方面,加快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本文结合渝中区实际,浅谈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认识与建议。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创新驱动发展,人才致胜未来。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力引才引智,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才能以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赢得竞争,赢得未来。

全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一)加强载体建设

要立足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打造适合高层次人才创业的载体,以良好的产业平台加速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今年来,渝中区聚焦项目引才,围绕专业服务、信息等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实施“港力环保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现代金融业高端人才集聚”等19个人才项目,目前已累计培养集聚六大重点产业“高精尖”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608名。依托活动聚才,启动第二批“渝中英才”遴选,宣传发布市级、区级引才活动路线6条,积极参加重庆英才大会,目前共签约人才50余人、落地项目9个。通过各类项目、载体建设,“筑巢引凤”,收到良好效果。

(二)加强人才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集聚、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扶持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资金、项目、激励等方式吸引、汇聚人才。一是构建人才引进孵化平台。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孵化器等,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体系。二是构建人才管理平台。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企业需求,引导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合作,引进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专家吸引集聚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形成“院士专家+项目+工作站”服务管理模式。三是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引进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家属落户、子女入学、户籍管理等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潜心投入创新创造。

(三)选拔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目前,国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才资源丰富,有一定规模,但仍然普遍存在高精尖人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从渝中区情况看,目前金融、高端商贸、互联网服务等六大重点产业人才近10万人,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但是,渝中区着力打造数字服务业特色发展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后,与此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生物识别等行业和领域,更是人才奇缺。因此,在聚力发展重点产业,引进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的同时,要紧扣重点产业,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培。今年,渝中区举办了“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区块链高峰论坛”“2019年‘智博杯’青年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以此为契机,集聚急需紧缺人才。

着力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一)培养领军人才

大力实施人才聚集工程,注重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重点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支持企业科技人员积极进行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创新,鼓励一切有益的小创新、小发明、小改进。通过人才的集聚、培育,形成一支有雄厚基础、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二)优化服务环境

不断完善创新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人才服务,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科技人员权益;开展科技企业走访,服务创新创业需求;建立重点人才联系制度,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三)开展调查摸底

要围绕未来五年本地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高端商贸业、专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互联网服务业、大健康及医疗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开展区域有关高新科技企业、创业企业家、科技人才和创业大学生等群体的专项调查,了解意愿和需求,掌握潜在创新创业人才基本情况。

(四)完善储备机制

建立健全储备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注重对储备人才的培养开发。进一步加强辖区教育教学、基层卫生、文化艺术等基础性人才培训,特别是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开展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创业培训,夯实创业人才基础;要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技能大赛,在各行各业大力培养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等技能人才,真正使储备人才人尽其用、各展所长。

综上所述,要多措并举,着力构建一支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塔尖、以广大科技创新人才为中坚、以创新储备人才为基础的“金字塔”型、结构合理、梯队分明的人才队伍,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