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痴情垄上40载 田野乡间写春秋

发布时间:2019-12-2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重庆英才·乡村领军人才、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周元贵

他是一位从山上走到山下的农民,从农村少年到种庄稼中年的汉子,有普通农民的质朴、憨厚、勤劳、善良;他是一位从父辈辛苦劳作中,发誓要改变落后面貌的农民,有职业农民的思想、魄力、专业、专注;他是一位从机械化耕作到全程机械化服务、减少撂荒地带动更多农民种粮的带头人,有新时代农民的勇敢、聪慧、理智、思维,他组建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开展水稻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稻米加工、品牌销售“一条龙”服务。

于是,在他的巧手中,改良的新型农机具产生了;在他的探索里,湿润育机插秧法成功地在全区、全市推广;在他的引领下,带出农机手、种粮大户800余人;在他的努力下,水稻“耕种收晒加销”全程社会化服务诞生了,生态富硒稻米走向市场,国家粮库定点收购稻谷,解决了农民卖粮运输难、等待难,百姓种粮增收了……

这位新时代的农民,就是永川区南大街街道谭家坝村村民、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永川区农机协会)理事长周元贵,专业种粮40年,田野乡间写春秋。

改良机械,节本增效

周元贵,1964年出生在永川区青峰镇阴山边农村。那里山多坡多,出门爬坡上坎,地势极为不平。吃水得到500米外挑,种庄稼肩挑背驮,车水灌溉……

初中毕业后,周元贵在村里接触打米机,对其产生了兴趣。1985年,周元贵结婚成家到了永川区南大街街道谭家坝村,这里交通便捷,地势开阔平坦,他眼前为之一亮。生产环境的改变,增添了他种粮的信心。

大约在1996年,周元贵花6000元购买了第一台微耕机,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操作技巧和农机维修技术。慢慢地,他对农机兴趣渐浓。随着国家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减轻了一些劳动强度,周元贵随后流转了98亩土地,带头实施机械化耕种,减少农村撂荒地。

微耕机进入水田有些吃力,尤其是早春水寒刺骨,周元贵将微耕机进行改良,2014年改进创制了“水上漂”船型高速微耕机,人站在“船”上操作,微耕水田也不湿鞋,堪称“一牛(流)”。

2015年,在培育机插秧苗时,见农民用手抠泥入盘辛苦,于是他将小型的饲料粉碎机进行改良试验。为保证安全,他采用汽油发动机;为减少启动阻力,他将粉碎机的皮带改成了三角形,避免使用离合器,还减轻启动负荷;将刀片改装成旋转复型,并不断地用田间稀泥做试验,不断改进;为了保证田间顺利移动,他选择了轻型的铝合金材质作分离盘船体,最终诞生了“育秧打浆机”,育秧效率提高了3倍,节约人工成本,最重要的是,还解决了后期机插秧中“卡针、缺窝、漏窝”等常见难题,实现增产增收。

试验新技术,全重庆市推广

2013年,永川区原农委粮油站、农机站等相关人员率周元贵等种粮农民去北方学习机插秧育秧技术。当时采用的方法:取菜园土,半沙半泥筛细作有机营养土,运到秧田边,装泥土入秧盘,刮平,撒谷种,盖泥,消毒,起拱覆膜……程序繁琐,工作量大,有的菜园土离秧田路程远还需专门运输,且菜园土病菌复杂,加大了后期防病工作。

学习归来,周元贵动起了脑筋。他选择就地取土、培肥,解决了育秧母土难题;结合自己改良的打浆机,打细泥浆入秧盘,抹平,撒谷,消毒杀菌……操作简单,风险小,效果好。

农技推广研究员、永川区水稻种植专家苏音贵表示,原来菜园土育机插秧法,水分管理不好控制,病菌复杂病害多,对后期育秧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周元贵这一改良试验成功后,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工作量,提高了成功率、适用性。2015年,永川区机插秧2万亩;2016年,湿润育机插秧法探索成功后,全区推广机插秧达4万亩;2017年,全区机插秧面积达6万亩,并稳定至今。同时,铜梁区、大足区等地农业人员前来学习取经,最后湿润育机插秧法在全重庆市进行了推广,获得了业界一致好评。

全程社会化服务,保粮食安全

周元贵深知,在南方,农业机械投资大、利用率低,家家户户购买不现实,也不划算。他便带头购买农机,一方面培养机手、种粮大户,先后带出机手和种粮大户共计800余名;一方面组建农机股份合作社,不但自己为农户开展“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烘干——加工”等“一条龙”全程社会化服务,还参与服务,解决了农民种粮难、收割难、晒粮难等后顾之忧。现合作社集农机具销售、农机展销、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农业社会化和跨区作业服务为一体的重庆一流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他探索的丘陵地区“土地股份合作”“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耕种收全程代理”等规模化种粮新模式,按照品种、农资、育秧、灌溉、机耕、机插、机收、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销售“十统一”办法,流转和托管土地规模种粮面积逐年扩大。同时,他利用合作社农机化作业优势,对外承接水稻全程机械化与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到40个、社会化服务面积达6万亩。为重庆丘陵地区“如何种粮”“怎么种粮”,推进粮食产业全程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现在周边撂荒地大为减少,增加种粮面积近5000亩。

为了提升粮食品质,适应人们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周元贵通过3年摸索,种植加工生产出了生态绿色环保的富硒稻米,其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普通稻米。从过去的只重产量,到现在产量、品质并举,他注册的“圆瑰牌”富硒稻米获得“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2013年通过“QS”认证和申报注册了“圆瑰牌”商标富硒生态米、永川圆桂再生稻米等品牌。他指导周围农户标准化种植生态绿色富硒稻,采取“订单制”生产模式,每公斤稻谷比市场价高出2-3角钱,帮助农户种粮增收。2018年,合作社就新投入320万元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成为永川区首个从稻谷种植到大米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专业经营实体,从“简单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向“复合型经营新型主体”转型升级。

秋收时节,国家粮库永川粮库工作人员到周元贵家院坝的烘干现场,定点收购粮食。种粮大户不用奔波运输,不用担心质量不达标而出现交粮难,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周元贵的组织带领下,合作社每年为大足、铜梁、荣昌、垫江、梁平等区县培训农机操作手(实训)1000余人次,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周元贵还是粮油中级农艺师、农机高级农技师,永川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永川区党代表,2017年获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称号。因为热爱农业,他痴情种粮近40载,用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号召。

周舟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