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党中央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刚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窗口,对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科技馆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人均科技馆数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太少且增幅小。2012年底中国科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即着眼于提高科普服务能力,重点建设基于网络的数字科技馆,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好用好高水平综合类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在县域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边远地区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配备农村中学科技馆,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制度保障,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现代科技馆体系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创新科普机制、强化科普设施、培养科普人才、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各级各类科技馆展教资源的研发和布展得到优化、展教活动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在这一趋势之下,重庆地区科技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建设地区科技馆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巨大动力,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深刻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物质文化需求、科学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科技馆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平台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的平台,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在西部地区新建、改造科技场馆的热潮之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对科技馆进行布局和规划,如何更好地发挥和完善科技馆的社会功能,结合本地市情提升科技馆的服务质量,科技馆体系建设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新的契机。
二、建设地区科技馆体系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迫切需要
2018年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公布,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8.01%。当前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与重庆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不能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提升重庆地区公民科学素质任重道远。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关键措施,是政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科技馆作为面向最广大公众的科普教育窗口,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断拓展公共科普服务的覆盖面,从整体上拉动公共科普服务快速发展,需要加强体系化建设,即科技馆体系建设。
三、建设地区科技馆体系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要求。科技馆体系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科技场馆体系建设是指立足当地情况,以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通过增强和整合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统筹流动科技馆、校园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和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使公共科普覆盖全省各地区、各阶层人群,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目前,重庆科普服务对象相对集中在主城区,城乡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较大,公共科普设施尚未形成公共科普服务对大多数公民的覆盖,有些农村偏远地区还存在着很多科普的空白区域。随着重庆市区县科技馆的兴建,建立重庆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增强与整合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服务功能成为未来重庆市科技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雪颖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