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了契机。在“互联网+”与产业深入融合发展的趋势下,社会经济的运行与“互联网+”的融合、渗透、创新发展。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 年)》、《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互联网科普的高度重视,表明国家在政策上确立了新时期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对今后科普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全面部署,为下一阶段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相关概念
互联网科普,就是以向广大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为目的,将数字化的科普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一种新型的科普方式。
互联网科普目前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互联网科普形式日益丰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科普网站、APP客户端、数字科技馆等等。
二、互联网科普的优势特点
1.传播时效性强
网络传播最明显的优势就说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摆脱时空限制。利用网络传播可以在第一时间针对刚刚发生的突发事件发布权威科学信息,有助于平息社会大众的疑虑,制止各种各样传闻的散播,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信息传播成本。
2.传播面广
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科普内容几乎可以直达每一个人。
3.交互性强
互联网科普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具有完全的互动性。科学传播方式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多主体方式交互传播,让不同的群体和个体信息都能得以表达。如漫画、视频、网络直播、线上互动等。
4.内容丰富
相较于传统媒体,互联网科普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打破传统媒介的技术障碍,传播方式灵活多样,传播内容较为丰富。互联网科普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科技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科普内容。
三、互联网科普发展建议
1.政策扶持
政府出台政策,对互联网科普产品给与传播渠道保障。通过政策措施,建立企业交流与沟通平台,引导企业投入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进行交流与合作;增加专项资金投入等方式鼓励运营商、开发商积极参与互联网科普产业;对已经在互联网科普领域探索的较大的企业进行扶持,集中资源开发优质的互联网科普产品,推进“互联网 + 科普”市场化工作。
2.加强监管
政府在鼓励开发互联网科普产品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科普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原作者的权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加快出台相关网络信息的政策法规,对网络信息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传播行为。网站、自媒体平台也要加强自律,从源头上把关,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查机制,成立专家工作团队,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依托相关资深专家对内容的真伪进行把关,根据需要及时提供权威声音,维护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
3.激发创新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本身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数据库功能,挖掘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喜好,选取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建立一些生动有趣、用户喜爱的科普板块,吸引用户,满足互联网用户的探究心和好奇心。开发各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结合APP应用,扩大科普效应,让用户与科学“零距离”接触,让人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网站也可以开展线下科普活动,邀请科学家与普通大众直接接触,让科技不再神秘,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王雪颖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