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镗工高级技师傅国涛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提起傅国涛,大家都说他的机械加工技术过硬,是他们敬佩的“全挂子”。
从最初技校毕业的学徒工到如今集团公司的高级技能专家,傅国涛在生产一线奋战了30年,承担着公司高新设备操作,新产品调试、编程,出口件、高精度产品的加工以及导师带徒等工作。30年来,一技傍身的傅国涛用一颗“匠心”追求着专业极致,用责任传承着工匠精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第五届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等称号,当选重庆市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
傅国涛在车间忙碌
技术革新 降本增效献绝技
平易近人、敦厚务实是48岁的傅国涛给人的第一印象。
12月3日,在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一号生产车间,负责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点的傅国涛和往常一样,在加工中心组、数控车工组、喷油器体生产线组、钳工组等班组间一丝不苟地来回巡视。
“傅国涛爱琢磨,工作细致,不因循守旧,做事精益求精。”每每谈起傅国涛,工人们这样说:工作30年,他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多次荣获公司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参与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发与研制。他完成的多项成果得到推广,为公司产品的提质增效发挥了作用。
改磨刀具,是傅国涛的拿手绝活。工人们说,根据加工产品不同的材质和要求,改磨成形刀具,突破了普通刀具不能加工的极限范围。多年来,傅国涛成功改磨了钻头、铰刀、工装刀、丝锥等10余种刀具,降低了产品加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在新产品的试制上,他运用改磨的刀具解决了异形件和高难度产品的加工,多次如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改磨刀具技术推广后,一年便可为公司节约刀具成本十万元以上,降本增效作用极大。
不因循守旧,善于应用新程序、新刀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加工难题。2003年,傅国涛率先运用英文版“西门子螺纹铣削循环程序(CYCLE90)”,成功解决丹麦B&W公司某多端面多螺孔产品的加工,其指令以一代十,简便可行,解决了普通程序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加工难题。经他运用推广的诸如电控永磁磁力夹具、SMT麦迅快换夹具、雷尼绍探头找正零件、深孔偏接孔加工技术等QC项目,使加工更为安全、快捷、可靠,其工效提高近10倍。
喜欢钻研、善于思考,遇到难题总不放过。2012年,车间镗铣加工中心在加工某大型产品时,出现刀杆发振、无钻削力、刀片损坏等情况,导致停产。公司各方人员急商对策,先后排除了U钻刀片质量问题、切削参数选择错误、产品材料硬度超标等方面原因。多方排查无果后,维修人员只得求助机床厂商,工作人员检查后认定是机床主轴损坏,准备拆开机床主轴,更换价值3万多元的进口主轴轴承。傅国涛凭借多年的经验,认定是零件夹持的刚性问题,通过调整工件的安装位置和夹具的压紧高度,增大零件定位基准的接触面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为公司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传授技艺 以身作则传帮带
作为共产党员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的傅国涛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发展。傅国涛倡导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徒弟。
傅国涛曾担任一号车间加工中心组长,期间,他所在的班组连续6年获得厂级先进班组、标兵班组的荣誉称号;荣获重庆市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称号;由重庆市国防邮电工会授于“模范职工之家”和重庆船舶工业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称号。
今年32岁的张建是一号生产车间加工中心组的组长。2009年,从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便来到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从参加工作那天起,他便跟着傅国涛学习技艺。经过5年的跟师学艺,张建成为公司的生产技术骨干。2016年,傅国涛从一号生产车间调到公司生产技术部,张建便从师傅傅国涛手中接过加工中心组组长一职。
30年里,通过师带徒等形式,傅国涛带出了20多名像张建一样出色的徒弟。他们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更多的成为公司生产技术骨干,成为独挡一面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傅国涛所带的团队操控着公司最为先进的五轴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等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成为公司平均年龄最低、技术能力最强的生力军。
独木难成林。傅国涛明白,只有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企业才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他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带领团队努力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使更多的人掌握机械加工的技术,他应邀参加了重庆市人社局举办的技术讲座,培训人员从公司内扩大至外部机械加工行业。同时,他还利用微信、QQ等方式,在网上和同行探讨交流机械加工技术,并尽其所能解答疑问。
在别人看来,国家级“傅国涛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块金字招牌,是荣誉的象征,而在傅国涛心中,工作室就是一个攻坚克难、创新创造的团队。团队成员凝练了“技能过硬,敢打硬仗”的工匠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竞争文化,保持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工作室培养出的多名数控加工中高级技能人才广泛活跃在车间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勤于钻研、善于协作,为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周舟 永川区科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