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关于科技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11-28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当今社会,科学传播方式已从传播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多主体开方式交互传播,传播内容也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科学文化”范畴。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和支持对科普文创产业建设,科普文创产品发展进入新时代。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包括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全省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提升创意水平和质量……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文化文物单位自身或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依托馆藏文化资源积极稳妥推进文创产品开发,同时,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文创设计企业为主体,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创品牌,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创产品开发,努力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我国科技馆逐渐免费开放,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吸引参观受众以及提升自身存在价值是科技馆人面临的问题,文创产品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文创产品的概念

文创产品全称“文化创意产品”,是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具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升级的产物,它可以被定义为:“将创意与知识资本作为初期投入,包含产品与服务的创作、生产和销售的循环过程”[1]。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朝阳产业,“它以高于传统产业24倍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2]。本文所探讨的文创产品主要是指以科技馆资源为基础进行创意产业开发的,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包括:场馆展品仿制品、艺术创作品、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出版品等。

二、科技馆的文创范围

科技馆的文创产品主要是指以科技馆资源为基础进行创意产业开发的,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包括:场馆展品仿制品、艺术创作品、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出版品等。

三、科技馆文创产业发展困境

目前,我国科技馆行业的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逐渐被重视,但就从文创产品的开发程度、体制、机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科技馆行业文创产业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目前整个科技馆行业文创产业发展而言,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二是科技馆管理体制机制限制了文创产业的长足发展。目前科技馆大多没有跟市场接轨的人员管理和运行机制,直接跟市场对接还很困难。加之,我国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是事业单位性质,长期以来依靠财政拨款,很少主动进行文创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自身缺乏造血能力;三是文创产品创意不够,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成本回收周期长。目前,大多数科技馆在文创产品的研发上受人才、经费、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其产品缺乏原创设计,大多表现为制作贴牌纪念品,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够。

四、科技馆文创产业突破路径

结合科技馆行业科普文创的现状和重庆科技馆已开展的科普文创工作以及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瓶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具有科技馆特色行业管理体制建议在肯定科技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前提下,给予科技馆运营管理适当的放宽政策,建立健全文创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例如,鼓励更多的科技馆转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促进科普产业和文创产业更快发展;二是打造联合战队新机制,促进文创产业规模化发展。文创产品开发涉及到创意研发、模型设计、产品制作、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整合大量社会优质资源携手推动。应结合市场特点,通过众筹、众创、外包、股份制合作等方式,不断探寻馆企、馆院(校)、馆馆之间在文创产业链建设中的新模式,建立合作运营新机制,明确责权,优势互补;三是加强文创品牌建设和保护。品牌形象塑造是科技馆基于消费者建设文创品牌资产的重点。应注重依托场馆特色资源和文化要素,结合消费者需求,研发独具科技馆特色的文创产品。

科技馆文创产业是将科技展品与公众连接起来的纽带,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要以场馆资源、科技特点为基础,更要与消费者的需求相结合,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挖掘并设计具有科技馆本馆科技特色的文创产品,这是未来科技馆科普文创产业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晓康,周建纲等译.2008创意经济报告——创意经济评估的挑战面向科学合理的决策[M].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08.4.

[2]陈红玉.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张婕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