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关于科技扶贫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28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技扶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让脱贫不返贫,实施科技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必然举措。科技在扶贫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对于贫困地区群众稳定脱贫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科技”与“扶贫”有效结合起来,引导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为扶贫战场注入科技力量,打响科技扶贫新战役。

一、基本现状分析 

当然璧山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突出。贫困人口居住条件较差、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市扶贫开发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原因璧山区部分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困难不小。贫困地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二、璧山区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技扶贫人才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原因,长期以来贫困地区本土人才流失严重,外来人才难以留下来;各乡镇科技人员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工作精力都是用在乡镇的工作上,科技服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员的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业务与技术、建设与管理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难以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缺乏科技技术方法

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多处于老少边穷的地方,环境恶劣、耕地匮乏,交通通信落后。贫困人口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偏低、缺乏竞争意识、劳动技能和生产能力差等突出问题,急需通过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加以解决。

(三)缺乏科技系统管理

科技工作机制不完善,总行下发的有关管理办法对基层行来说,操作性不强。同时,信息系统管理缺乏分析和利用的机制,利用率不高。科技工作者来不同行业,分属不同的管理层次,统筹管理十分困难,无法形成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影响到工作的成效。

(四)缺乏科技脱贫途径

群众普遍思想守旧,多数人沿袭古老的零散生产或经营,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或自给自足观念严重,没有专业化生产观念,使特色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现有的一些科技扶贫做法,如下派科技扶贫团、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都是以外来的人员和经费支持为主,并没有相应地显著增加贫困地区的科技自主发展能力。一些科技扶贫项目往往由于市场化程度低、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差、项目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项目失败,进而导致了农户受损。

三、建议意见

(一)加强科技人才引入

结合《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深改委关于印发〈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璧委改〔2019〕2号)和《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宣传部关于印发〈重庆市璧山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璧委宣〔2019〕48号)的文件精神,科协需要发挥好“五大平台”的科普作用。完善科协志愿服务队,重点对基层干部和科技示范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力扶持、培养回乡知识青年和乡土人才。动员科技工作者,充分调动科技资源投身服务于脱贫攻坚战,以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院士专家群体多学科、跨领域的智力优势,建立院士专家扶贫工作机构,推动定点帮扶地区精准脱贫。鼓励院士专家将自身的科研活动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既减少了农村技术引进的成本,又降低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二)加强科技培训

采取基础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农、科、教互相依托,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开展社区科普大学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投入。持之以恒地开展科技下乡入户活动,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以科技手段降低我国贫困人口的关键就是增进扶贫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扎实开展贫困地区创业扶贫带头人培训,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本土科技人员、大学生、乡土实用人才、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力度,培育贫困地区创业主体,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加强科技系统管理

科协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分内职责,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工作,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要结合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管理改革,通过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等加大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力度,涉及到贫困地区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优先立项,项目成果优先在贫困地区转移转化。

(四)开展创业脱贫

提供更多激励性就业机会引导进城务工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科技园区、科学基地等,推进创业式扶贫,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转化应用,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构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建设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让贫困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肖鸿霞  璧山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