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馆聚焦“三个作用”邀本土专家讲重庆故事

发布时间:2019-11-19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11月16日至17日,重庆科技馆首次推出“山城科学院”主题活动。此次活动由重庆科技馆主办,与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阿拉善SEE重庆项目中心等联合开展。活动结合习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的“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指示,立足重庆本地,带领市民感受重庆在基础建设、新兴产业方面的高速发展,引导市民关注长江生态平衡,共吸引1800余人次受众现场参与,直播在线观看量超82万人次。

观众排队入场

情境新颖,增强科普吸引力

活动打造“山城科学院”这一模拟的校园情境,面向公众展示“山城”重庆各方面的发展,重点关注科学技术发展,挖掘本地人文底蕴,结合重庆特色开展活动。通过融入录取通知书、课程表、必修课、兴趣班等校园元素,让父母和孩子以同样的身份参与学习,以此鼓励受众坚持终身学习。通过区别于真实学校的教学模式,为受众带来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学习体验,让受众感受到真正的玩中学。

聚焦家乡,本土专家讲述重庆发展

“山城科学院”开设必须课、兴趣班、社团活动三个活动板块,其中必修课以重庆科技馆品牌活动科技·人文大讲坛的形式呈现,配合“山城科学院”的情景设置,邀请重庆本地专家,结合习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的“三个作用”展开演讲。

在11月16日的必修课上,重庆十大考古发现—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贺存定结合龙骨坡遗址剖析了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维志讲述了长江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保护,分析长江环境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本土科幻科普双栖作家萧星寒立足长江生态现状,解读科幻作品中的生态观点。三位专家的讲述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解读了重庆如何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11月17日的必修课邀请重庆市桥梁学术技术带头人向中富讲述“桥都”重庆上千座桥梁背后的科研故事;邀请重庆大学教授、我国《5G网络技术架构》白皮书主要编制成员贾云健结合重庆的通讯工程建设,剖析5G技术如何关乎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两位专家的演讲,带领着受众从科技角度解读重庆如何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以及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多方合作,打造科学盛宴

结合必修课主题,重庆科技馆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阿拉善SEE重庆项目中心等高校机构,合作打造了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在“小小桥梁工程师”中,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兴趣中心的大学生们引导受众化身桥梁工程师,搭建迷你桥模型,对比拱压桥和梁压桥的承压能力。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系的大学生们通过“水下考古‘海底捞’”展示了质谱仪等科技考古仪器,为受众揭开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纱。阿拉善SEE重庆项目中心带来的“长江鲟/水中瑰宝主题展”、“送长江鲟回家”以展览结合游戏的方式,带领受众了解长江鲟的一生,学习如何保护长江鲟。结合必修课打造的社团活动,是对必修课的延伸与补充,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也加深了受众对活动主题的认识。

社团活动现场人气旺

重庆科技馆预期通过“山城科学院”这一情景打造,搭建起重庆科技发展、重庆本地专家、重庆市民三者的联系,以极具重庆特色的优质科普活动,展示重庆“近悦远来”的魅力,激励重庆人投身家乡建设,吸引更多人才了解重庆,以更加强劲的科学普及之翼,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助力建功。

(肖付莉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