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深入推进渝中区“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调研

发布时间:2019-11-1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近期,渝中区科协开展了以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为主要内容的调查研究。按照区委实施意见关于调查研究工作明确的“六个围绕”重点,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以科普服务增强群众的科普获得感,得到了各级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的认可。通过调研了解到,区、街道、社区高度重视、措施有力,科普益民服务的效果初步显现,广大科协干部、科技工作者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劲头正在迸发出来。同时也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工作离党的要求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在落实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一、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提高认识,把科普益民作为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各级科协干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有关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提高了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方向。领导班子提出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并作好了相应的工作安排部署。通过持续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广泛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科普服务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研,细化落实举措。结合区委、区政府“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工作清单,按照上级科协工作要求并结合渝中区科普工作实际精准选题,选定了《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作为调研题目。通过全国科普日工作协调会、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培训会、街道科协、纲要部门、社区科普委员、科普志愿者、科普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街道、社区、26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和社区科普活动室调查走访,访谈基层群众,收集意见建议,还针对群众需求,设计了《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你对本课程学习内容是否喜欢?”“你对科协工作和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内容,重点征求街道科协、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社区居民等方面意见建议24条。根据这些意见建议,我们分析思考,明确了在2020年工作思路中安排相应工作任务,拟定了“十四五”科普工作发展思路,细化完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具体措施,在未来的5年中,我们将通过持续推进“科普益民计划”,不断提升公民整体科学素质。

(三)贴近群众需求,科普益民取得阶段性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可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干什么。”在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中,深入基层倾听干部群众呼声,不断改进完善科普益民服务。为更好发挥社区科普大学这一服务平台作用,按照“办学制度化、知识生活化、教育经常化”的思路,着力打造“四化八有”规范化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并根据群众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设“绿化栽培”“中医推拿”“营养基础”等普遍受欢迎的课程。总之,群众喜欢什么课程,我们就多开设什么课程。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开设26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30个教学班,免费为1400余名社区居民提供为期3个月的科普教育培训。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区科协联合两路口街道科协组织辖区群众组建参赛队伍,代表渝中区参加第二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搭建平台促进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针对社区青少年特点,区科协、街道社区依托社区科普活动室、“社区微型科技馆”、科技特色学校等阵地,开展了“院士专家进校园”“动手实践”等多样化的校内外科普活动。为了让更多群众不出社区就近就地参加科技体验、享受科普服务,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们认真调查研究了已成功创建的18个国家级、5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已建立的32社区科普活动室的分布情况,决定继续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新建社区科普阵地设施,力求合理布点,科学选址。新增了1个社区科普活动室、3个社区科普大学点。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设社区科普活动室32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达40个、44个班,社区科普画廊达25处、97块。通过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增强了社区群众的科普获得感,实现了科普教育质量、公众科学素质、社区和谐文明“三个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深入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站位还不够高。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普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论述的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刻,指导实际工作还不够;对“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服务群众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社区科普活动室、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社区科普画廊等科普设施建设方面,发展还不平衡,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基层科普设施还不够完善,科普基地、场所等资源向社会开放还不够,部分街道社区没有科普活动室、科普大学教学点建设场地,或者较为狭小达不到规范要求,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三是社区科普工作力量还很薄弱。搞好新时期科普宣传,需要一批具备新理念、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的科普工作队伍。实际工作中,基层高素质的综合性科普工作人才还不多。目前,各街道社区虽然基本上建立了相应的科普讲师团、科普志愿者队伍,但普遍存在科普队伍规模小、不稳定的问题,并且社区科普工作人员还身兼数职,使社区科学普及宣传教育难以做深、做细。四是辖区科普资源有待整合。目前社区科普仍旧依靠行政手段,缺乏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和市场化的运作,对所在辖区科普资源的利用不足,社区科普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也亟需加强。

三、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对策

(一)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创建活动。紧紧围绕渝中区“十四五”发展思路,谋划实施“2020年—2025年”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加强指导,积极争创国家级、市级科普示范社区,组织多形式的科普益民主题活动,确保渝中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全市领跑,西部领先,向全国先进地区看齐。

(二)增强科协基层组织力量。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普工作组织机制,推动科协组织到社区、科协资源沉社区、科协工作在社区,着力解决科协组织基层基础薄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等问题。优化科协工作力量配置,结合科协换届、社区换届工作,落实街道社区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配强基层科普工作力量。同时,积极将辖区社会单位充实到街道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参与科普,形成区、街、社区上下联动、覆盖全区的科普工作网络。

(三)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因地制宜,积极推进街道社区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社区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以及“科普重庆文化云”等科普阵地设施的共建共享,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运用好中国科协、市科协资源,建设科普中国社区e站,并与“科普中国”精准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扩大社区居民受益面。

(四)加强科普志愿队伍建设。指导各街道科协、社区科普站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将辖区热心科普的专家、科普基地专业人员、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师等充实到渝中区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渝中区“关心下一代科技辅导团”之中,壮大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常年深入基层为居民群众和社区青少年提供科技教育和科普服务。

(五)大力整合辖区资源。切实履行区纲要办职责,以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为突破口,以“大联合、大协作”的理念,指导发动纲要部门、街道、园区企业科协和学协会,整合辖区科普资源,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需求,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

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