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在地化教育
根据美国在地化教育实践的权威机构TSS的定义,在地化教育(PBE)是一种利用地域优势为学生创造真实、有意义和有吸引力的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法。更具体地讲,在地化教育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即让学生置身于地方遗产、文化、景观以及机遇和经历之中,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研究、科学等其他科目课程的基础,它以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第一要务,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扩大接触面和机遇。它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化造成严重的环境灾害,经济模式怂恿土地的拥有者们以过度开发甚至糟蹋土地的方式牟利,同时,城市化、全球化催生了人口的高度流动,社区活力和公众参与一度进入低谷,在地化教育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科技馆教育的特色
科技馆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提供非正式科学学习环境,学习者处于个体化的、自愿的、开放性的学习状态。展厅里包罗万象的科学展品为科技馆提供了培育观众兴趣的良好条件,展品是科技馆特有的资源,它们运用多媒体高科技展示,打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给人们的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通过直观的科学现象来有效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渴望。
除展品展示外,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观众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体验、探究等过程,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验证在学校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收获新的认知。
三、科技馆教育与在地化教育
科技馆教育与在地化教育有何联系?首先,科技馆本身属于在地资源。各地科技馆在建设时,往往会融入地方特色。并且科技馆作为城市公共设施,本就属于城市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科技馆本身就是在地资源。
与此同时,根据在地化教育的定义及科技馆教育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在地化教育与科技馆教育其实有着的一些共同点。例如,在地化教育强调个性化学习,科技馆作为非正式科学学习环境,同样重视参观者的个性化学习。此外,在地化教育让学生解决真实环境下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科技的参与。科技馆可以作为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法来源。
四、如何寻找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在地化教育的结合点
(一)寻找科技馆的在地化元素
前文提到,地方科技馆往往具体在地元素,如果地理位置、外观设计、展厅设置、特色展品,科技馆在设计在地化教育活动时,首先可以分析自己拥有哪些在地化元素,这些元素往往可以成为课程设计的切入点,为课程提供主题。
(二)分析本地存在的实际问题
本地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与科技馆有关?哪些问题适合科技馆的观众去思考解决?如果能确定本地实际存在的,与科技馆有关的,适合在科技馆开展活动进行研究的问题,那么活动的切入点自然也就明确了。
(三)挖掘展品与问题解决的联系
科技馆相较于正规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展品,在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中,展品可以作为教具,凸显出科技馆教育的特色。若从科技馆整体的角度出发,没能找到合适的在地化元素或真实问题的联系,那么从展品出发也许会更容易,毕竟展品的展示主题更为聚焦。
五、结语
在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中融入在地化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非常关键,找到了需要研究的合适的真实问题,后续的活动设计便能有的放矢。另外,通过案例分析,还能发现在地化教育与PBL教育之间也有着很明显的联系,如都以真实情景下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都致力于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了解和学习在地化教育时,不妨结合PBL教育,思考如何在科技馆的教育活动中融入在地化教育,同时结合 PBL教育项目的设计经验,来尝试在地化教育的活动设计。
(肖付莉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