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党中央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刚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重庆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目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科普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重视。作为科普教育主阵地的科技馆,其功能作用也日益凸显。随着《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相关制度的出台,表明国家从政策上确立了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科技馆的发展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机。科普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科技馆科普事业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对科技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概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也是互联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2015 年7 月4 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互联网+”主要包含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互联网+”在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科普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16 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中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互联网+科普是必由之路。
二、拓宽科普宣传渠道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而期望能够拥有参与式的交互体验。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客户端等形式,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形式多样、交互性能好等特点,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提供更加便捷的宣传服务,有效突破科学传播方式、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科普知识面的宽度和覆盖人群的广度,更可为实现精准服务提供有利条件。例如重庆数字科技馆针对不同的用户致力于搭建智能化、人性化、数字化、多元化的便捷平台,实现对参观用户的精准化服务。针对科普活动,平台不仅实现了活动推送、在线预约和手机扫码签到,还建立了双向交互机制,用户可以申请布专场活动。对“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受众开设 “在线课堂”,提供在线选课。通过科技馆的持续信息化建设,未来必然会搭建起一个高效高速、安全可靠的具有宽带多媒体传输能力、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互联网数字资源服务系统。
三、创新科普教育形式
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科普教育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共给。新时期科普工作人员应在网络传播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科普新媒体传播形式。科技馆可以依托实体科普展览教育资源,应用先进信息技术,集合AR(虚拟与实景叠加)、VR(全虚拟场景)或者动画视频、微电影短片等各种技术形式,开发交互体验型科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细分科普服务对象,通过在线交流、线上线下互动等功能等功能,提供精准的科普信息化产品服务,使传统的抽象说教式科普教育演变成用户参与式体验式科普教育,增强科普教育效果,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科技馆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随着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科技馆应在充分保持原有科普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紧跟趋势,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对科普教育进行不断更新和拓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教育服务需求。
王雪颖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