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对提高彭水县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0-29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青少年是科学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科技、经济与综合实力,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围绕如何提高彭水县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笔者深入学校和科技创新教育机构,结合彭水县工作实际进行了调研。

一、彭水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彭水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彭水县教委和彭水县科协的密切配合下,以建机制、搭平台为着力点,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通过开展科技教师培训、组织科普冬(夏)令营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科技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和举办一系列科技竞赛活动等形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仅2018年彭水县青少年在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素养大赛、科技模型大赛等5大赛事中,共获得市级以上表彰71名,其中,一等奖14名,二等奖22名,三等奖45名,市级优秀辅导教师6名,彭水县科协被评为赛事优秀组织奖6次。但在所获的市级以上表彰中多半是科技模型制作方面的奖励,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创造发明方面的奖励很少,彭水县青少年在创新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彭水县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对各学校科技教育考评力度不够,没有让各学校对科技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没有设定各学校专职科技教师岗位,导致科技教师队伍不稳定;三是没有制定专门的科技教师的培训计划,导致科技辅导水平不高;四是没有统一制定科技教师辅导学生获奖的职称评定加分标准,导致各学校辅导教师加分高低不一致,打击部分科技教师的积极性。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一是虽然各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开设了科技教育课程,但在现行高考制度的压力下,大多数学校的科技课平常都是被占用来上语数外等主科课程;二是平常开展校级科技竞赛活动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完全没有开展,全县性的科技活动参与率也不高,就拿普及程度较大的全县科技模型大赛来看,全县100余所中小学校每次也只有60余所学校参加,占比60%,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更是只有10所左右的学校参加,甚至创造发明项目只有那么二、三所学校提交作品。

3.科技教师队伍力量弱。一是科技教师队伍不稳定。目前,彭水县各学校没有专职的科技教师,有的是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有的是学校物理、化学课的教师,甚至有的还是学校体育课的教师,他们平时都承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都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辅导学生,学校也没给予他们额外的报酬,只有在辅导学生获得奖励后在职称评定时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考量,如果辅导学生多次不获奖则有些兼职教师就失去了兴趣,则放弃继续从事科技教育工作,导致科技教师队伍不稳定和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科技教师辅导水平不高。由于各学校没有预算专门的科技教育培训经费,导致科技教师外出培训机会不多,主要靠在县内进行培训,而县内培训多半是本地在科技教育方面稍好的教师,在能力传授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科技教师的辅导水平不高。

4.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彭水县对科技教育十分重视,但由于县里没有大型的科普场馆,平常开展科技教育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形式相对枯燥,多数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呆板,很难吸引学生的目光。

三、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教育方式转变。一是县教委以学校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制定完善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力争实现让各学校从原来的被动应付式参与到主动创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重大转变;二是加强完善科技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教育示范效应;三是由县教委和县科协联合成立彭水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统筹开展全县科技竞赛活动;四是积极争取建立全县综合型青少年科技场馆,并充分利用民间科普力量(县城太空家园科普馆)打造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载体,丰富科技教育活动教学模式,以新的手段传播科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2.进一步加强科技教师培训,努力破解科技创新瓶颈。一是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骨干科技辅导教师外出培训力度,并积极邀请知名专家来彭开展培训;二是组织科技骨干教师到全国科技创新基地和学校开展交流考察学习;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交流平台,提高科技教师辅导水平。

3.进一步强化科技竞赛活动,加大科技教育覆盖面。充分发挥科技竞赛在提高科技教育成效上行之有效的方法载体作用,积极动员组织开展校级、县级科技竞赛活动,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科技竞赛,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各学校开展校级科技竞赛活动,加大科技教育覆盖面。

4.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展示科技教育新成果。充分利用彭水自治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和全国科普日等品牌科普活动,大力宣传、展示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激发广大青少年科技创新兴趣和热情。

王贵兰  彭水县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