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对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科学知识的诉求变得日益强烈。因此,社会公众对于科普有着强烈诉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科普逐渐成为主流。以新媒体为介质的科普作品包括手机科普软件和科普网站等。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超文本、互动性强等明显的优势。科普作品若借助新媒体,创造出优秀的手机科普软件和科普网站,便能极大地提高其传播能力,其提供的多种感官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本文将探讨如何针对新媒体的出现进行科普产品创新,为国家的科普工作事业提供更好的作品。
二、新媒体形态下科普产品类别
(一)互联网科普产品
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为网络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科普网站是其重要的形式之一。1999年中国科学院建设“中国科普博览”——基于Web的虚拟博物馆群,开创了运用网络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先例。又如,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和信息化办公室主办的科学新媒体服务批昂台,为网络用户带来内容丰富的网络科普视频服务。还有一些地区科普服务,如北京地区的北京科普之窗、北京数字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地区的有上海科普志愿者网、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数字科技馆、上海地震科普网等等。
(二)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科普产品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形态包括植入手机当中的自媒体,包含微博、博客等,还包括智能手机APP,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以及 5g 手机上网速度的提高,APP 成为了新的发展势头正旺的新媒体产品。如社交软件APP,电子书APP,各类游戏APP等等。
(三)传统媒体科普产品的新媒体形态
基于数字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下的传统媒体的新形态,包括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出版等等。“家庭医生 e 刊”是著名科普保健类杂志《家庭医生》的网络数字版。面向普通大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健康科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家庭医生》推出了“家庭医生 e 刊”,在 ZCOM 数字期刊发行平台上可以免费浏览,点击率高。纸质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是今天所有纸媒的新趋势。
三、新媒体时代科普创新方式
(一)内容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公众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新媒体科普必须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进行创作和传播,其内容不再是大而全的,而是少而精的,贴近特定人群日常生产、生活之需的,令受众愉悦而愿意主动接受的,包括政府、科学科普机构希望公众了解、理解之需的内容。比如,禽流感出现时,科普应该以病毒的传播知识为主要内容;雾霾天气出现时,科普应该关注雾霾的形成原因等问题,也就是说要把科学知识传播的计划与大众的兴趣点联系起来,强烈的新闻性特征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以达到良好的科学传播效果。
(二)技术创新
首先,通过运用其他数字技术如 3D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创造更好的科普体验。多媒体技术必须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原始单一的电视、电影、广播等不属于多媒体技术。其次,以网络或手机软件为介质,通过让公民参与科技项目实现科普目的。最后,把科普与社交、游戏等功能相结合,让受众在社交或游戏的过程当中进行科普互动或者潜移默化地接受科普知识。
四、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众对科普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媒体的出现,对科普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科普存在的市场化空间变大,公众对于科普产品也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和需求。以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媒介的科普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应该加大各方面创新力度扶持其发展。我 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可见对新媒体在科普中的良性应用寄予厚望,相信我国科普工作经过摸索实践,一定会在与新媒体融合道路上实现较大发展。
(重庆科技馆 王雪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