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扎根基层练医技 坚守初心为良医

发布时间:2019-08-09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清晨7点,家住万盛城区的杨志先如往常一样,打理好一切后乘车到关坝镇卫生院上班,城区到关坝的公路改造提升后,车程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减到半小时,这段时间正好是她打盹休闲的时光,因为到镇后又要开启忙碌的内科“加速度”,像这样的日子她已坚守24年,耐心细致服务病患、滋滋不断学习积累,让她成为家乡小镇远近闻名的内科“专家”。

编织梦想  跨出农门只当医  

杨志先是关坝镇田坝村人,田坝村是全镇乃至全区有名的产煤大村,煤炭开采让这个偏远山村乡镇企业集聚,名噪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之村。煤炭开启了村民增收致富之路,却让尘肺病等职业病蔓延,加之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群众看病就医十分困难,这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杨志先渐渐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家人都希望她能学习煤矿开采专业就在煤矿工作,或者成为教师在镇上教书,而她却怀揣着治病救人、妙手仁心的念头学医从医。1995年,她以优异成绩从重庆卫校长寿分校毕业,同年分配到自己的家乡关坝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将理想变为现实的杨志先分外高兴,这不仅意味着从此跳出“农门”,还意味着能与自己向往的事业相伴一生。初到卫生院,她就跟着前辈每天查房、诊疗,从诊治伤风感冒到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疾病,她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由于卫生院人手紧张,她还兼职干防疫、儿保、心电及B超工作,奋斗在临床一线。从医24年,她没有因岁月流逝而降低对医疗事业的热情,相反越干越有劲。近年来,每年收治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对每个住院病人的病历都详细记载,细致做好检查和规范用药等环节;每年诊治门诊病人5000余人次,认真填写每一项门诊日志,及时报送每一例传染病例。严格医疗操作规程,从无误诊发生,耐心细致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比邻关坝的贵州几个村的群众也慕名而来,舍近求远找杨医生看病。2019年,她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基层医生。

精进业务  耕好内科“自留地”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对医生医技的要求,20多年在基层医疗一线,杨志先不断“磨练内功”,从自己的擅长的内科入手,潜心钻研内科理论,尤其在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消化内科常见病方面,不断积累经验,认真记录自己诊治的此类病患的症状,系统分析,深入探索,同时强化实用性,积累处理支气管哮喘、急性呼衰、咯血、气胸等危急重症的抢救临床经验,1999年在南桐矿务局总医院进修,2007年至2010年到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修提升实践,杨志先成为关坝卫生院内科的“活招牌”。为提升卫生院内科品牌,更好服务群众,2000年,她协助开展卫生院内科住院部创建工作,从论证到设计,从设备购置到内科住院部系列制度建设,她积极参与其中,提供大量可供参考的数据,从专业角度提建议,为内科住院部成功创建履职尽责。住院部建成后,她又忙着临床工作,还要带好实习生,有时还要为困难病患垫付医疗费,大家总是打趣的叫她“杨教授”,她却不以为然,还常常教育科内年轻人,内科疑难杂症在基层多发易发,治好这些病大家都觉得稀松平常,要沉心静气潜心修习,千万不要为名利所累。杨志先这样说也这样做,从医以来她拒绝过许多私立医院的高薪聘请,辛勤耕耘内科“自留地”,2014年获得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第一届“骨干人才”称号;2018年获得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第二届“骨干人才”称号。她说靠业务技术吃饭,自己觉得特别踏实。

签约服务  守护健康惠民生

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基层卫生服务资源,2016年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杨志先负责田坝村3000多人的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和指导等工作,能为家乡父老的健康出点力,她欣然接收这个任务。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十分迫切,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无论白天晚上,只要有签约的群众咨询,她都不厌其烦,帮助她们解决问题。每个季度还带队定期一户一户上门访视贫困户、慢性患者等重点人群,为其作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田间地头、院坝村社留下了杨志先的身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田坝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满意率高居各村第一,2017年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同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面对这些,她淡然一笑,仍然是那么淡定从容,她说能进入医生这个行当她已经很满足了,职称与荣誉只能代表别人的认可,而自己却不能因此停步不前。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