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基层农技人,31年如一日,坚守初心,扎根基层,与稻田乡土为伴,醉心于技术推广、稻田丰产和示范片打造,每当提到她,村民都会形容黑蛮黑蛮的女汉子,工作起来像牛一样执着坚定,她就是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术人员罗宗秀。
田间地头探索丰产技艺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罗宗秀已经在关坝镇农业服务中心从事农业技术整整31年了。工作伊始,她便接手稻田丰产的示范田工作,致力于水稻品种丰产研究。从林地村王宗平示范田到林地村全村水稻示范片,她把精力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最前沿。农业示范周期长,在基层一般都根据自然四季变化不断观察、测量和对比水稻长势,才能得到一手数据,是否实现丰产还要进行年度比较,一个试验或者示范片的建设需要2年甚至更长时间,得出来的数据才具有价值。她一边开展稻田示范,一边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工作流程认真研究,从水稻的育苗方式到移栽规格、施肥配方及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共成功开展了30多个4000多亩稻田示范片区建设,她所指导的稻田示范片建设工作在1992年获重庆市《吨粮田建设示范片》丰收计划三等奖,1993年至1996年连续4年获重庆市《酸化稻田综合丰产技术》三等奖,2015年至2016年完成市测土配方《水稻3414试验》、完成20个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5个水稻新品种示范。个人先后在《农家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科技致富向导》《南方农业》等科技杂志上发表技术论文六篇。2015年—2016年,关坝镇水稻亩产1200斤以上,不仅完成目标任务,1000亩良田被确定为全市水稻制种基地。
身体力行普及科技知识
基层农业技术涵盖很广,罗宗秀除了开展稻田示范和服务培训外,还在有害生物监测、新种子、新农药试验示范领域开展农技科普工作和现场指导。为抓好全镇6000亩玉米示范片建设,早春时节,她总是提前一天就与农户约好时间,把每日的开工地点移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播种、保温、移植、除草、松土等工作,并抓好田间地头肥料试验,探索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最佳氮磷钾配比,提高肥料利用率,并推动农户利用秸秆为肥,反补农田提高土质营养,达到节支增收的目的。2005年至2010年,她指导的测土配方工作获区《测土配方施肥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多年的积累,罗宗秀将“生地”变为“熟地”,群众都打趣的说,要想知道哪块地方适合种什么,先要请教我们的“罗师傅”。2016年,她顺利完成《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工程任务,2016年至2019年完成市测土配方《水稻、玉米化肥利用率》试验,为更高层专家提共有效的第一手资料。近年来,关坝镇在打造凉风村乡村旅游的同时,镇内种植大户在该村半山发展2000亩经果林,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体验性农业,罗宗秀积极参与其中,会同许多镇内农技“土专家”加强指导,大家都说她越来越黑了,然而她却质朴的一笑,总说多送点“黑”科技农村就大不一样了。
亦师亦友带好农技新人
基层农技工作枯燥辛苦,工作成绩成果却不如其他工作显眼,需要农技人员沉心静气,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对“三农”的热爱,罗宗秀就是这样的人,31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沉心静气抓好业务本职工作,但让她最为苦恼的就是农技人员的培养工作,每当提到这个事情,一向沉默的她也会大胆建言。所以,只要农技办公室来了新人,她都会十分珍惜,领着新来的年轻人进村入社,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工作,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讲授给新人知晓,像个大姐姐一样关心新人的成长成才,身体力行教新人如何与农户打交道,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会耐心细致讲解。与她共事的同事总说,有个这样的贴心师姐,再难的农技问题都不怕了。这些年,看着曾经跟着她干事的年轻人一个一个成长起来,有的调到区级部门,有的成为部门负责人,她心里乐滋滋的,有人问她,别人都调走了,你还在原地不动,她却乐滋滋的说,农技人离不开土地,要俯首甘为孺子牛。2005年罗宗秀获万盛区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起至今连续获万盛区第二、第三届和经开区第一届、第二届骨干人才称号。
(吴红亮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