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鲜敏:用科技插上梦想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9-07-0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今年“三八妇女节“之际,重庆芸中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鲜敏获得2018年度重庆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并且成为2019年第5期《当代党员》封面人物。

在鲜敏看来,活着,说简单其实很简单,笑看得失才会海阔天空;心有透明才会春暖花开。鲜敏的人生就是如此透亮,如此敢于挑战。行动不便的鲜敏总爱走在前头,她说自己梦想太多,憧憬着万一实现了呢?

坚持努力,梦想不会缺席

出生于巴南区接龙山区的鲜敏,在一岁时由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肢体残疾。虽然走路一瘸一拐,但她思维敏捷,当你和她交谈时,丝毫不会意识到眼前的鲜敏是个残疾人。“我从小就很努力,父母要求严格,因为读书才有出路。”出身书香门第的鲜敏,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巴县中学,1987年参加高考,顺利通过了高考录取线,但因残疾被大学拒收。“学校不肯收,第一次觉得我终究与别人不一样。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几乎向命运妥协。”鲜敏回忆,还好有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不哭,把眼泪流进心里,她振作起来打算再考一次。第二年,她被渝州大学数学系录取了。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鲜敏觉得终于从悠长阴深的隧道走向光明的开阔地。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鲜敏跨过人生这道重要的坎。回想起这段经历,鲜敏爽朗地笑起来:“从大学不收到后来留校,人生充满了反转和逆袭,命运总是偏爱那些坚强执着的人。”后来,她被分到校医院管理财务,也算专业对口。这一干就是16年,结婚生子,她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生活的样子,说到底是她自己决定的。鲜敏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坚强地面对生活。左右腿相差6厘米,不能像常人正常行走的她选择了奔跑和飞翔。2016年,不服输的鲜敏开始创业了。家人和朋友都劝她:“何必呢,都奔五十啦!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不好吗?”劝说没起到效果,她开始在网上查询资料,学习了解,并不顾路途遥远,到四川等地走访,进行市场调研。

“国内无人机的品牌少,空白即是商机。”鲜敏对这一块的市场很看好,也想挑战一下。2016年9月,鲜敏回到家乡巴南,创建了重庆芸中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芸中鹰航空是重庆唯一一家本土品牌的无人机高科技企业。还成为了重庆大学物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同时还与重大物理学院成立了无人机研发联合实验室。

她知道,创业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把寻找捷径的精力用来默默前进。她坚信:天道酬勤,只要努力跑下去,天自己会亮。当人们问她:“最难熬的日子,你是怎么撑过来的?”她说“一股不服输的劲,一颗‘学无止境ʼ的心。人与人之间,全靠一颗心,情与情之间,全凭一份真。心诚则灵,持之以恒。”

身残志坚,投身科技领域创业

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在研发实验室里,台宽1米左右的新型无人机已经成型,从外形上看就像是放大版的飞机模型,鲜敏介绍着它的功能,像是在介绍自己精心培育的孩子一般,激动而自豪。鲜敏年已半百投入无人机领域开始创业,乐观向上的她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能量。

目前,该公司已自主研发5款无人机产品,每一款的功能定位都不同。2017年6月,无人机“隼”亮相渝洽会。鲜敏向观众推荐,“隼-6120”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性能可靠、轻巧耐用,具备良好的安全稳定性,可基于GPS或者北斗导航系统规划的、用于自动驾驶的3D航线和空中航点任务。

“隼-6120”闪亮登场,与众不同,在设计上就考虑功能定位领先。与传统的无人机不同,该设备飞行性能稳定,可在空中悬停,定点进行监视、侦察,摄像清晰度高,镜头具有变焦性能,能对现场细节部分进行侦察,简单便捷,一目了然,细致入微。后台观测延时短,抗风能力强。它还为户外直播、移动新闻采集和应急指挥提供了设备基础。可在影视航拍、电力巡检、农林植保、巡江巡河,公安消防、应急救援测绘等领域广泛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工业和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极大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打造生防无人机,科技助农科技兴农

与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联合打造无人机研发实验室,为初创的公司注入了人才、技术力量。当产品上线之后,鲜敏开始思考,如何将产品与产业结合发展?

大型直升机在农业播种、施肥撒药应用得很多,但是直升机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高,一次播种的面积大、成本高,精准度、灵活性不如无人机。于是,鲜敏和她的团队改进无人机,在无人机上装上携带农药的容器,着手与农业结合打造生防无人机。

松林里的松毛虫泛滥,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可将“白僵菌”装在无人机上的容器中,向受害的松林喷洒。重庆的丘陵地形,很适合用无人机来播种、打药,无人机距离植物可达3至5米,每次可以携带15公斤药物,可以喷洒60亩,10多分钟就可以喷洒完。鲜敏认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方面优势明显,比如在海上救援中,无人机可以将救生设备和应急食品送到遇难者面前,又或是在灾害现场,无人机可以先进入受灾区,通过高清图片反馈受灾情况,使救援人员更加精准地了解并解决灾情。

组建女子无人机巡河队,为保护长江提供眼睛

在她的研发室里写有“梦想从这里启航”几个醒目大字。那屋子既是她的壳,也是她的心;既是她的根基,也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鲜敏和她的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怎样才能用科技服务社会、科技助农、科技为碧海蓝天护航?

“长江边一律禁止烧烤,请尽快撤离,请马上撤离……”2018年9月14日上午,龙洲湾至李家沱码头长江河段上空突然传来清晰的喊话声,声音来自一架沿江低空飞行的小型无人机。这是巴南区组建的全市首支“女子无人机巡河队”在开展日常巡河,无人机就像一只只“天眼”盯着长江,保护着长江。

2018年以来,巴南区开展“巾帼护河·共建生态家园”主题活动,在22个镇街组建“女子爱河队”“女子护河队”和“女子美河队”巾帼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治河、美河工作。鲜敏所创办的重庆芸中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机为巡河提供便利,并为巡河队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正式组队。肩负巡河任务的无人机“华”,目前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范围很广。该款无人机是一款可搭载高清数码变焦摄像机、热成像相机、探照灯等专业设备的超视距控制机型。如果在巡河时发现严重违法行为,巡逻队可以将违法行为录制下来,转交给相关执法部门作为重要的证据。

为提升巾帼护河的效率,鲜敏把大数据、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河长制工作中,组建了一支15人规模的“女子无人机巡河队”。日前,龙洲湾至李家沱码头15.8公里长江河段已经成为巾帼护河示范河段,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河。无人机不仅可以利用搭载的扩音器对不文明行文进行喊话制止,还能对河面实时状况进行监控。

“女子无人机巡河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巡河要人划船花费近半天的时间,不仅费时费力面且存在视野盲区。如今使用无人机巡河,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全覆盖,河面及周边图片都可实时传输到可视设备上,大大提高了巡河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危险程度,减少作业成本和费用。

将智能化科技手段运用到巾帼护河工作中,让广大妇女积极关注和参与河库生态新格局,为巴南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贡献了巾帼力量和智慧,科技护航保护了母亲河。

心中有爱,芸中鹰越飞越高

鲜敏喜欢唱歌,最爱唱的歌是《我爱你中国》,她的心中涌动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涌动着一颗感恩的心。在鲜敏的办公室里写有“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她对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她愿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在创业的同时,她时刻不忘公益事业,2016年12月,公司向重庆市肢残人联谊会捐赠2万元用于救助贫困肢残人;2017年5月,公司向残疾人捐赠数千元的尿不湿,帮助脊髓损伤的残疾人。为此,鲜敏和家人获得重庆市首届“十佳肢残人健康家庭”等多项荣誉。

39岁那年,因为身体原因,鲜敏不愿接受被迫提前退休的现实,不甘心自己的人生画上简单的句号。而今,虽年已半百,还看见她坚持创业。她坚毅地说:“虽然我一生不能正常走路,但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飞起来。”人生如风吹麦浪,应当不屑缺陷不畏艰难,应当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让风雨缓慢地淌过,铿锵玫瑰,依然芳香。鲜敏的创业历程像泥土与大地一般温润厚重,她坚守自己的梦想,她培育的科技之花必将永远绽放。

(冯旖  巴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