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关于科技馆开放合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2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科技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社会非正规教育机构,承担着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如何利用科技馆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科普宣传效果,扩大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需要科技馆人不断探索和思考。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实现内外资源有效整合,以此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质量,方能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是科技馆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科技馆与学校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充分利用场馆丰富的展项资源、开放的活动空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资源优势互补,相互配合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实现场馆与学校的双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诸多科技馆顺应时代发展,对“馆校合作”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内各地科技馆立足常设展览资源,对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针对各类展品开发了主题活动、科学实验、科普剧、科技培训和主题参观等一系列的科普教育活动,为学校科学教育和以素质教育为方向的课程改革做有益补充。另外,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走进各地校园,将展品带到中小学生身边,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助力农村偏远地区青少年的科普,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科学、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馆企合作

科技馆是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场所;大型企业、文化产业等盈利性机构也需要科技支持和宣传,很多机构也愿意从事公益性事业,科技馆应该明确这一点。通过与大型企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合作,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科技馆的资金投入渠道,扩展科技场馆的宣传力度。

科技馆可以围绕研发前言科技展品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企业在该行业领域具备产品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济优势。科技馆与企业联合研发展品,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科技创新,了解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普普及两翼齐飞。此外,还可以加强科普讲座方面的合作。企业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为广大的青少年做科普报告科普讲座,让青少年获得更为丰富的科普体验,同时,企业借助社会宣传也能使其产品得到宣传与推广。

三、馆媒合作

科技馆的展览展示和教育活动在发挥科普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在面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而大众传媒也在积极探索面向公众的科学教育传播方式。我国的《走近科学》、《科技之光》、《加油向未来》等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教节 目,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受众群体也更具有针对性,覆盖 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收视群体,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科技馆与大众媒体二者联合,整合资源优势,借助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既可以丰富媒体的报道资源,又可以借助媒体的传播力量,获得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例如,重庆科技馆在“上游新闻”APP活动专栏中共同开设“科技·人文大讲坛”专栏,在媒体开设科普宣传专栏,让更多的受众多渠道了解活动信息,借助媒体影响力扩大科普受众范围,提升科普传播力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共同开发科学教育活动,如贵州科技馆与当地媒体开展了“小记者眼中的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在原有主题式参观的基础上,加入了探究式学习体验,再让青少年通过模拟“新闻发布会”的方式,与科技馆科普辅导员进行互动问答,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科技馆,探索科技馆,感受不一样的科技馆 。 

四、结论

科技馆是实现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的《科技馆建设标准》指出:科技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科普宣传教育机构。它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工作人员应最大化地利用科技馆资源面向受众发挥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的功能,与学校、企业。媒体等社会多种力量整合资源,联合传播,增强科普覆盖面,提升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扩大社会效益。

重庆科技馆 王雪颖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