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客的含义
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制造者”。创客指源于兴趣爱好,能够利用高新网络技术、3D 打印技术等其他高科技技术将新型创意转换为现实并用科学技术创新的人群。互联网时代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行列。创客空间指的是一个能够聚合创客,使他们分享有关科学与工程、科学工程、数字创意等方面感兴趣的内容,并开展合作、动手参与创造的实际场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类组织不断涌现。创客运动是指鼓励人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和开源软硬件及其它技术资源进行创造产品的运动。
创客教育缘起于创客运动,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更加崇尚参与、互动、体验等的教育方式,强调观察与发现,学习者在其中通过动手实践模仿、互动和实战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存在。创客教育实质是一系统的教育理念,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客精神和素养的人。创客教育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教育形式,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可供参考的理论与实践。创客教育理念的内涵是创新、实践、合作、共享。
二、科技馆开展创客教育的意义
创客教育目标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让其将学习过程融于创造过程,促进动手与动脑,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张进宝认为,开展创客活动的关键载体不在于创科课程、创客教育工作者,而是“创客空间”,创客活动是面向个体,而非群体的; 创客活动的内容也是多元的,而非固定的; 创客的项目是引进与自生相结合的,而非规定性的; 创客活动的体验是个性化,而非一体化的。“创客空间”是学生找到“做中学”学习乐趣的地方。科技馆正是这样一个创建和维持创客空间的非正式学习场所。
科技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科普教育机构。科技馆的功能是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创客活动中贯穿的动手实践、协同合作、共同分享和寻求创新等理念是科技馆所追求的核心使命,与科技馆的教育核心理念是一致的。科技馆开展创客教育是强化科技馆社会教育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科技馆开展创客教育的现状
根据活动场地可将国内科技馆开展的创客活动分为以下两类:
1.基于创客空间开展的创客教育
科技馆为爱好动手制作的青少年或者成年人提供一个根据自身兴趣学习使用工具和材料(实体材料或者虚拟材料)开发创新项目的学习场所——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一般有较固定的空间和布局,内部的加工工具包括激光3DD打印,车床加工中心,使用材料包括各类木制、金属、塑料和电子工具。软件方面包括需要编程技能基础的开源硬件开发平台,如Arduino、树莓派、红枣派,Little、METAS等无需编程技能即可入门的积木式开源硬件。在这种固定场所内开展的创客教育活动更加深入更具体系。例如浙江省科技馆的“3D”体验工作作坊,天津科学技术馆的创想空间,四川科技馆的蒲公英创客学院等等。
2. 开设创客培训等相关活动
科技馆的受众群体常常以青少年为主,国内科技馆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创客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活动形式包括:常规的展厅教育活动,如中国科技馆在展厅引入3D打印设备,开展“3D模型设计与打印”教育活动;系统的创客训练营,以小班教学开展,以多种创客课程为依托,以托管形式招募,形成长期稳定的模式,如黑龙江科技馆的“少年创客启蒙营”,江省科技馆已经形成的较为固定的夏令营“科学夏天”;临时性的创客体验相关赛事,如广西科技馆举办的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合肥科技馆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等。
四、展望
科技馆教育具有灵活的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和教学形式。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可以随时进行,能够让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充分的学习过程,能够根据特色对教学场地进行设置,提供恰当的轻松的教育环境。科技馆是开展创客教育的理想平台。
创客教育理念的引入不仅能够促进科技馆科学教育理念的创新,也能够为科技馆展品的研发制作带来启示。科技馆应充分发挥出开放性教育空间的作用,使其成为实施创客教育的有效载体。
重庆科技馆 王雪颖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