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永川区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莹
11年如一日,她和她所在团队潜心钻研以永川秀芽为主的针形名茶生产加工研究及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永川秀芽标准化生产、加工等方面成效显著,提出了茶叶加工厂房规划和装备选型配套方案,改进了永川秀芽生产工艺,解决了蒸汽杀青叶加工栗香不浓、外形圆直欠缺、汤色欠绿欠亮等问题,不仅提高了永川秀芽品质,更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她,就是永川区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莹。
潜心科研 成绩斐然
谈及永川茶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永川秀芽。
而提起永川秀芽,又不得不说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莹。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的张莹今年36岁,一直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重庆市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加工工程技术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主要从事以永川秀芽为主的针形名茶生产加工研究及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张莹说,参加工作至今,她一直致力于永川秀芽加工工艺、自动化揉捻机组及连续机械化加工装备等的研究。她和她所在团队研发的“蒸汽杀青保绿、热风脱水促香、分段揉捻增味、振动理条塑形”核心工艺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目前,该项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谈起该项工艺技术,张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按照此工艺技术生产的永川秀芽具有条索紧直细秀,翠绿鲜润;内质汤清碧绿,香气鲜嫩浓郁,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的品质特点。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称,张莹和她所在团队在永川、万州、秀山、南川、巴南等重庆市茶叶主产区推广针形名优绿茶加工装备及工艺技术,指导开发永川秀芽系列针形名优绿茶产品十余只,先后荣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茶杯、三峡杯、巴味渝珍杯斗茶赛、永川秀芽斗茶大会等名优茶评比金奖、银奖;指导永川秀芽手工制茶技术,帮助重庆市全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张鑫荣获重庆市十佳手工制茶师傅称号;帮助永川区云尚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荣获2018年永川区第四届创新创业节“高新杯”双创大赛三等奖。
据统计,张莹先后主持各级科技项目14项,其中重庆市科技局项目5项,共获得财政资金资助283万元,主研参与各级科技项目4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1篇,其中排名第1的论文11篇;授权专利19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专利17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4件,获重庆市科技局成果登记6项;指导开发针形名优茶数十只;示范推广针形名优茶绿色生产、永川秀芽加工及装备、优质茶加工、茶叶标准园建设、低效茶园改造等技术5000余亩,培训茶农、大户、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工人等600余人。
不忘初心 佳绩显现
纵观10多年的从茶经历,张莹从一名普通的茶学系学生成长为行业专家,她从未忘记一名茶人的初心与责任,一直以来,她和她的团队为永川茶产业发展尽心尽力。
提高永川秀芽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为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茗羽茶业有限公司、重庆双英茶叶有限公司、永川区云尚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全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永川区茶叶企业开展永川秀芽生产加工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建议永川秀芽适制品种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等优良茶树品种,提出茶叶加工厂房规划和装备选型配套方案。
建言献策,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谋。一是参与编写了重庆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茶叶产业规划、市科委“茶叶主题专项”、南川茶叶“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助推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参与制订《永川秀芽生产技术规程》《永川秀芽名优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等重庆市地方标准,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建议。二是为永川金龙、巫山福田等茶旅特色乡镇打造及茶企产业发展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三是引导支撑重庆渝鸟林业有限公司、云岭茶业、永荣茶厂、江南茶厂、天绿园名优茶厂等重庆市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提出基地建设、茶厂规划等整体解决方案,引导企业在优势区、最宜区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标准化技术、推行绿色防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配套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开展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赴城口、巫山、巫溪开展产业扶贫,赴秀山、万州、奉节、南川、云阳、武隆开展进村帮扶,根据贫困村镇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提出产业发展建议。通过提供技术和种苗、现场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指导建设茶叶标准园和茶叶加工厂,茶叶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助推脱贫效果显现。
周舟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