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论坛>

关于科技馆校外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5-2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一个民族是否真正热爱和理解科学,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普及科学教育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和人类维持进步、持续创新的坚强支柱[1]。

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普工作与科学知识体系密切相关,还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表演学等相关学科都有联系,而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可见,科普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教育息息相关。

一、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界定

(一)校外教育与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关系

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不是一种泛化的教育影响,其教育对象为儿童和青少年,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等。在编排和组织上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征,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约,可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出发设计课程和活动形式。其校外教育机构可分为综合性与专门性两类。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如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儿童公园等;专门性的校外教育机构是专门为开展某项活动而设立的,如儿童图书馆、儿童影剧院、少年科技站、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少年儿童广播站等[2]。可见,科技馆属于校外教育机构的一种,其教育活动当属校外教育概念范畴。

(二)科技馆教育和教育活动的概念

科技馆教育是广义的概念,它是指由科技馆组织实施的面向公众进行各类普及型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作品与活动的统称。科技馆教育活动是狭义的概念,它是指科技馆开展的各种普及型科学教育/科学传播活动(以下简称科普教育活动或教育活动)[3]。显然,科技馆教育活动是科技馆教育的一部分。

二、科技馆教育的表现形式及现状

(一)科技馆校外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科技馆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种类:科普展览作品(含展品);科普网络作品;科普影视作品;基于上述作品开展的普及型科学教育/传播活动;其他普及型科学教育/传播活动。本文探析的科技馆教育活动,主要指后两者,即以科技馆为平台开发设计的科普教育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冬夏令营、研学旅行等。

(二)科技馆校外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科技馆积极探索和创新场馆校外教育的活动形式,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

1.教育活动形式日益丰富,种类不断增长

我国科技馆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30余年的发展,科技馆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科技馆类博物馆。特别是中央8号文件的下发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2010 - 2020 年)》的颁布,把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列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四大基础工程之一。良好的政策给我国科技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2014年科技馆发展研究课题中全国129座“达标”科技馆中,78座科技馆反馈了2013年开展教育活动的数据,66座科技馆(约85%)开展了教育活动。部分科技馆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除了使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外,还开发了新的教育资源,既包括教材、教案、学习单、教具等传统资源形式,也包括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3]。

2.科技馆教育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馆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科技馆在结合场馆资源开展的教育活动项目和形式在传统项目基础上在尝试创新,此外,科普场馆的相关主管单位每年也在不断加大科普活动项目的支持力度,开展多项技能比赛,科普活动的质量和形式在不断提升。

三、科技馆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活动效果的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和有限

在现有的科技馆教育活动中,单纯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活动占大多数。以2012年首届“全国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项目展评”项目为例。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看,普遍偏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训,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方式看,大多以讲授为主,或是固定套路、规定动作的科学实验和科技制作,虽然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环节,但实际上也是变相的知识灌输,真正的做中学、探究式学习较少;从教育传播手段看,普遍比较单一,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利用明显不足[4]。

(二)受地域发展限制,教育水平和方式参差不齐

西南地区科技类博物馆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以及地区资源的不平衡性(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中东西部地区的科学教育方式、理念及水平等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展览教育资源总量总体不均衡,场馆建设水平与运行管理能力还有一定差距,使得各场馆之间,以及同级别场馆间在场馆开发建设、科学教育活动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展教人员的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且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科学教育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理论指导与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加强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理论概念和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活动策划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也能提升科技馆教育理论水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二)加强创新教育项目的开发与管理

  随着科技馆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单纯的展品讲解已无法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因此,教育活动在科技馆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欧美、亚洲等地区的科技馆开始讲项目管理和品牌经营的观念应用到教育活动管理和推广中来,从开始就规划项目流程管理和品牌塑造[3]。因此要充分挖掘馆内教育资源,注重原有科普活动的二次研发和创新,开发系列活动,积极塑造活动品牌,并逐渐形成系统、规范的项目管理指标和体系。

(三)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

科普场馆与高校的合作是双方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有机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可拓宽眼界,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加强双方合作,还可以突破产教间的条块分割,加强合作关系,减少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场馆行业竞争力最终形成可持续的人才优势。为专业化、高水平教育团队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https://wenku.baidu.com/view/2c17b66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2.html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14.

[3]科技馆研究报告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266-648.

[4]科技馆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mini.eastday.com/a/180104080653409-2.html.2018

重庆科技馆   张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