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夏吉祥:“跨界”扎根山乡种出“致富果”

发布时间:2019-05-09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从一名园艺师,“跨界”进村当农民;从一窍不通“门外汉”,到潜心钻研成“土专家”,6年时间让蓝莓在武隆区仙女山镇结出了“致富果”,他就是夏吉祥。

园艺师“跨界”成“农民”

在2010年以前,夏吉祥还是一名专业园艺师,在重庆主城从事园林景观造景工作,一直以来收入可观而且稳定。但一次与蓝莓的偶然接触后,他出人意料地辞职跑下乡去种蓝莓。

从园林“跨界”到“农民”,他决心拼一把。“蓝莓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很大发展空间。”夏吉祥说,自己当初决定转行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然而,创业途中并非一帆风顺。蓝莓鲜果每公斤售价高达百元,卖给谁?在对国内蓝莓市场进行多番调研分析后,夏吉祥将蓝莓消费人群锁定为重庆景区周边。然而既要满足游客充足,又要满足蓝莓对种植地土壤、气候、海拔等多项严苛条件,夏吉祥一开始为合适的蓝莓种植地犯了愁。

蓝莓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需专用的酸性黑土,而且对技术要求甚严。既要满足生长条件,又要具备高人气游客,夏吉祥在对重庆市内多个高山地区进行考察后,最终选定了武隆区仙女山镇。

“仙女山镇拥有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空气好、海拔适当、游客人气旺,而且非常适合蓝莓生长。”夏吉祥说,选择仙女山的另一原因是,蓝莓成熟上市的季节正值仙女山旅游旺季,销路不成问题。

“门外汉”变“土专家”

2012年,夏吉祥来到武隆区仙女山镇荆竹村,从当地村民手里流转了100余亩土地,他决定大干一场。

可对园林设计是行家的夏吉祥,对于蓝莓种植却是个实打实的“门外汉”。“最开始有勇气、有决心,就是没技术,根本不知道种植的门道。”夏吉祥说,土地流转到手里,种植时才发现,光是蓝莓可选品种就多达200余种,于是又在选种上下足了功夫。

从第一株蓝莓下地,夏吉祥又开始琢磨蓝莓的管理养护知识,翻书本、查网络资料、考察学习,在实践中学,从失败中学,几年时间的苦心钻研,硬是将夏吉祥从门外汉逼成了蓝莓技术“土专家”。

2016年,经过四年的精心管护,夏吉祥的蓝莓园终于达到了100亩规模。蓝莓开始投产,第一年产出的1万斤鲜果很快在仙女山镇销售一空,毛利润达到15万元。

滞销水果成“畅销品”

去年,夏吉祥的蓝莓树全部进入了盛果期,产量一下从去年的一万斤上升到了10万斤,产量上升了10倍,但销售却不给力。

“仙女山游客虽然多,但是大量蓝莓集中成熟,加之价格偏高,大量涌入市场,造成了供过于求。”夏吉祥说,丰产本是喜事,但是销售犯难却给了他当头一棒。鲜果销售连接不上,一旦水果积压,就将面临烂果,怎么办?

经过一番思考后,夏吉祥决定采取鲜果、加工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打通销路。在鲜果售卖上,他不仅吸引游客到蓝莓园进行现场采摘,并且采取分阶段采摘方式,延长采摘时间,同时聘请工人将采摘鲜果分散成小包装,运送到仙女山镇各大小区开展促销。在加工方面,他采购设备,将来不及售卖的鲜果加工成蓝莓干,蓝莓酒,蓝莓酱,在人流量大的集散地进行销售。

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蓝莓产品,而且还开辟了多个销售渠道,蓝莓瞬间成了“畅销品”。

“现在市场打开了,果子销路不愁,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将适时带动当地老百姓种植蓝莓增收致富。”夏吉祥表示。

                                             (杨顺兵  黄河春  武隆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