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使重庆小康动力坐上国内中性化发动机公司行业排位的头把交椅;他,使重庆小康动力铸造产品连续3年荣获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2018年成功获得“中国绿色铸造示范企业”;他,使重庆小康动力获得重庆市2018智能化工厂评比第一名……
他,就是2018年度长寿区十大创新人才、小康股份副总裁、发动机公司总经理段伟。
“创新是技术人流淌的血液”
当我们走进小康动力智能工厂看到,大量机器人在车间有序工作。小康股份副总裁、发动机公司总经理段伟介绍,除了看得见的智能化设备,工厂还有另一大看不到的数据“法宝”正在发挥作用。
“比如,我们有大量智能化在线数据监测,能确保设备运转、制造过程的一致性。以前产品生产出来后,只能事后检验合格率,而现在可以在生产流程中预防差错。”段伟说,未来小康的汽车制造会走用户智能定制化之路。用户选择小康的汽车,除了能选颜色,还可定制自己想要的发动机性能排量,定制个性化需求,这一切对于用户极致的体验,都源于小康汽车的智能制造。
今年3月29日,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投产,小康动力第400万台发动机同日下线。让人们认识了国内中性化发动机公司行业排位第一把交椅的重庆小康动力,其幕后掌门人正是段伟。
“创新是我们技术人流淌的血液。”段伟是做技术出身的,虽身为企业高管,仍对亲自参与研发津津乐道。201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发生巨大变革,面包车市场不断萎缩,以生产面包车见长的小康汽车被市场倒逼转型升级,生产商务车。
在生产商务车发动机时,一根小小的发动机进气管成了科研小组的一个拦路虎。进气系统只有与发动机进行良好的动态匹配,才能使发动机的扭矩特性在较宽广的转速范围有较大提高。说直白一点,就是改善发动机性能。
为此,研发小组进行了无数次方案论证和讨论,研发人员每天都要往返于工厂和研究所之间,同工厂的工艺人员商量处理问题。段伟坚持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奋战,晚上干脆就和衣睡在办公室。18个月后,技术难题被攻克。
“创新已经成为我们小康的血液。”段伟介绍,小康动力从2015年以来获得290余项专利,1.5万项改善提案,完结300余项专题攻关,为企业创造价值4000多万元。
“为中国智能制造挂上高速挡”
“小康最大的创新,就在于智能制造。”在小康获得的诸多荣誉中,“重庆市2018智能化工厂评比第一名”是段伟很看重的一个,“因为智能工厂让小康发动机走向世界,为中国智能制造挂上高速挡。”在2016年,段伟成为小康股份副总裁、发动机公司总经理后,加紧实施小康的智能制造。
“传统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段伟如是说。
经过数年的努力,小康的智能工厂使小康成为中性发动机公司。何谓中性化发动机公司?即发动机生产企业独立于整车厂体系之外,以第三方机构身份为市场供货。
如今,小康动力智能车间展示出3D打印制造的电机壳体、CVT变速器总成、缸体等零部件和4台发动机总成,这些无一例外都显示出小康动力的产品实力不凡。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小康动力智能工厂正式建成,满足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柔性化”的要求,“以大数据智能网联平台为基础,打通汽车全价值链要素”的要求,工厂全线拥有机器人、AGV、红外检测等全自动设备,配置了PDM、ERP、MES、WMS、EAM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产品制造过程的全数据化管控,让公司质量控制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以更好服务客户。
同时,该智能工厂打造的全新跨平台车间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机加车间、总装车间互联互通网络架构与信息的标准化集成。此外,还搭建协同研发云平台,实现了不同地域的研发部门与制造工艺部门对产品设计共享和协同改进。
“我有幸生活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创新,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每日面对冷冰冰的发动机,段伟内心涌动着不竭的创新源泉——让生活更美好。
(汪沿庆 长寿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