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那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敢于挑战、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期。虽然近年来黔江区科协、黔江区教委联合组织黔江区中小学校师生参加了几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但从总体水平而言,黔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只在市级层面获得过奖励,在国家级层面的奖励还依旧未能超越“零”的目标。要全面提升黔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还得紧紧依靠黔江区各级各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引导青少年科技创新。
一、黔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分析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首先经过市级比赛,在市级比赛中参赛作品优异的将推荐参加全国比赛。2018年第33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其中青少年板块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意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创造发明、机器人创意项目等)、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科技辅导员板块包括科技辅导员科教方案和优秀科技制作展。在此次大赛中,黔江区组织选送了37件参赛作品,分别获得学生物质科学与技术组(小学组)一等奖1项,工程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科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生物化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能源与动植物学三等奖1项,科技辅导科教制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2项,优秀科教方案1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日创心、重庆科技学院专项奖各1项,中科普园丁奖1奖,优秀指导教师1名。
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获奖作品952项。
全市参赛作品获奖情况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入围1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项目入围1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项奖项目有25项;优秀辅导员有1名;安恒“少年英才”奖项目入围2项,其中: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DF 创意之星项目入围2项,其中:小学组三等奖1项、初中组三等奖1项。在此次大赛中, 黔江区0项作品获奖。
二、加强黔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常态化的投入增长机制,不断满足科普基地建设资金需求。黔江区财政局应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作品研发等,确保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正常、有序开展,并每年对全区学校科普、科教设施建设做出专门预算,利用3-5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全区学校科教设施落后的局面。
2、建立科技人才考核奖惩机制,让科教工作者有看头有盼头有奔头。黔江区人力社保局应建立科技教师职称晋升专门通道,解决科技教师开展科教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从而立志献身黔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3、建立青少年学生创新激励机制,让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者不断脱颖而出。黔江区教委、区科协应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科技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升学降分录取机制,专利成果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推进机制,让青少年学生真正热爱科技创新、乐于科技创新,让创新成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4、建立科学有效教学计划大纲,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列入教育培训计划。黔江区教委应将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列入各级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转变各级中小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教育的观念,通过开设专门的科技教育培训课,进一步转变学校师生的理念。黔江区科协、教委等部门应加大对科技辅导老师的培训力度,转变科技辅导老师的教育理念,通过科技辅导老师的创造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5、增强科教基地宣教目标指向性,让青少年学生更好地激发创新创造灵感。重点是指突出科教基地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以及针对科普对象的专题化培养目标指向,让学生每参观一个科普基地,就能找到某一个方面的科技创新灵感,启迪某一方面的科技创新思维。同时,科教基地要突出动手、动脑等多方面时间能力的培养,避免把科教基地搞成纯粹的说教基地。
张永秀 黔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