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渝中区科协结合科协改革,发挥智力、界别优势,积极探索服务科技人才工作新路子,搭平台、聚智力、献良策,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渝中高质量发展。
发挥知识智力优势,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区科协联合区委研究室、区税务学会等开展了《抢抓开放机遇 建设国际化城区研究》、《打造国际高端智库的路经研究》等调研课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拓宽参与政治协商渠道,组织发动学协会员、科协界别委员和科技工作者,针对渝中发展的重点、热点和民生工作,深入调研,2017年至今,先后提交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关于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建议》等政协大会发言、提案20余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区域经济发展献智出力。
搭建活动平台,助力科技人才成长
构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让科技人才干事有舞台,工作有奔头,发展有空间。一是搭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科技荟·汇智力”工作品牌开展系列活动,指导智佳信息科技公司、百事达公司等企业科协大力开展“创新争优”等活动,围绕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开拓市场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发挥科协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举办科技企业交流、培训、“科普进企业”活动上百次,解读政策,交流信息,着力解决企业科技需求,为创新创业团队、科技人员服务。二是搭建学术交流与建言献策平台。依托学协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努力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创新的先导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撰写优秀学术论文和进行建言献策,连续三年向市科协推荐报送“科协改革与科技创新”优秀论文。区科协支持、引导各学协会围绕全区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互联网产业等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调研,2017年来共提出课题115项,撰写论文、调研报告157篇,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搭建科普服务平台。引入热心科普的专家、科普基地专业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建立了渝中区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针对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常年开展有关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卫生健康、节能减排等主题鲜明的活动,每年逾1000场次。四是搭建宣传举荐平台。开展科技人才培养、宣传和举荐工作,积极推荐科技工作者担任市、区科协委员、代表。2018年,与区科技局联合向区委组织部推荐2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参选科学研究类“渝中英才”,4名成功入选首批“渝中英才”。区科协还向市科协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如推荐的渝中区科普专家服务团成员刘莉,被评为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另外,充分利用中国科协网、市科协网、12371党建工作网等平台,大力宣传辖区优秀科技人才。
开展系统培训,提升科技人才素质
以促进人才成长为目标,举办各类工作培训。近两年来,依托相关学会、企业科协定期举办各类沙龙、培训讲座,技能大赛,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组织社区科普培训10余场次,培训科协干部800余人次;抓好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专家深入学校,开展科技教师业务技能培训和工作指导,共组织参加了全国、市、区级培训30多项。全区有1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教师,35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辅导教师,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秀裁判员。通过培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质。
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