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规定,自2016年起,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和农资补贴合并称之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即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目的是为了鼓励种植者实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2018年,重庆市涪陵区经农户申报、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审核、公示和区级抽查共确定补贴农户220010户,面积146.81万亩,补贴金额9279.53万元。对此,涪陵区农学会组织粮食、种子、农经等专业委员会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发现: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执行上紧下松。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中,涪陵区在补贴政策制定工作上对照上级文件精雕细琢,并做到了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防止钻政策的空子。但到了基层,部分乡镇和村社却出现了“口袋政策”,将政策揣在包里,给农民宣传解释不够,导致农民对政策不了解,造成了政策的不透明,尤其是在补贴政策上执行的是以农户承包地确认面积为依据,村社集体可机动地补贴给种地农户,造成村社自主权过大、并有顺带人情帐的现象发生。
(二)核查把关难度大。涪陵区根据补贴文件精神,原则上给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与耕地面积挂钩,直接补贴到户。由于一般农户补贴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补贴面积的统计、核实难度大,虽然文件规定明确了村、社两级是审核的关键,乡镇街道是审核的保证,但在审核过程中依据不明,还是以村社提供的清单为主,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三)界定核查难度大。由于农民承包地种植分散,涪陵又属丘陵山区,土地碎片化,一是对是否休耕轮作或多年撂荒界定的难度较大,二是对是否常规种植和绿色生态种植的界定难度大。
(四)补贴究竞给谁?根据补贴文件精神,谁是耕地户主就补贴给谁,即使是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来种植粮食,补贴也仍然是耕地承包户拥有,这究竞是在奖勤罚懒还是奖懒罚勤?
二、完善补贴制度的建议
(一)针对政策执行上紧下松的问题,建议落实补贴政策宣传责任制,各级政府和部门对补贴宣传实行分级目标考核制,层层挂沟,明确分工,宣传到位,做到补贴政策家喻户晓。
(二)针对核查把关难度大的问题。建议强化问责和惩戒制度,参照国土二调面积和土地确权颁证的认定面积,根据农民、大户的实际种植田块、面积,张榜公示,明确当年实际的粮食种植面积给予相应补贴。对在审核过程中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骗取补贴的农户除追回所骗取的补贴款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进入失信人员名单,可借鉴户户联保制、相互监督。
(三)针对界定核查难度大的问题,建议加快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将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联合起来,整合永久基本农田、农村土地确权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数据成果,建立耕地档案,细化到田块;同时利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配合人员实地核查,每年记录耕地利用状况、是休耕轮作还是多年撂荒一目了然。这样既掌握了耕地真实利用信息,同时降低了乡镇核查的工作量。
(四)针对补贴究竞给谁的问题,建议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与土地流转政策进行整合,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补贴,鼓励种植大户集中经营土地,真正做到谁种地谁得补贴。
(五)鼓励绿色生态种植。建议在市农委的统一指导下,创新补贴方式方法,对应用测土配方施、实施秸秆还田、休耕等地力保护具体措施的业主要重点支持,加大绿色生态种植补贴力度和媒介典型宣传,力争培育出更多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一般农户推动绿色生态种植。
张龙云 涪陵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