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基础设施,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重要使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也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至关重要,要从娃娃抓起、从老百姓身边做起,一定要做好科技普及教育,建设更多公益性的科技馆。”结合2013年中国科协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构想,根据重庆市科技馆建设实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助推科普场馆内容建设。随着中国科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以及国家对西部地区科普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对重庆地区科普设施的加快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重庆区县科技馆的覆盖范围在不断增长。然而,目前行业内只有由中科协编制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于全国科技馆的建设标准有清晰的要求和界定,却缺乏对建成后的科技馆的内容建设的标准和指导。因此,在建设重庆市科技馆过程中,应深入调研重庆市各地区不仅要了解各地区经济文化特点,公众科学文化需求方向以及科技馆建设、运营管理的迫切需要,以期对重庆市各区县科普设施建设产生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服务作用。
二是立足市情,注重结合区域特色。近年来,重庆市在推动地市科技馆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截止2018年,重庆已建成的区县科技馆共5所),但受经济、政策、社会、历史等因素影响,重庆地区科技馆数量总体偏少,各区县在地方科技馆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可借鉴的经验还不够,且在部分省份科技馆存在展品趋同,为避免区县科技馆在建设中千馆一面情况的发生,应结合重庆地域文化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是以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为标准,构建重庆特色科技馆体系。科技馆体系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渠道建设,强化相关科普设施的科普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公共科普服务习题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在重庆市各区县科技馆的建设过程中,应以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建设为要求,注重实体科技馆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发挥整体效能。
重庆科技馆 张婕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