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龄是重庆百富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外打过工、创过业,于2015年返乡,利用当地的大山上生长的野生植物花卉,新开辟了一处油茶基地。在自己创业成功的同时,还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种油茶,让日子过得更甜蜜。
因农田荒芜 决定返乡创业
胜利村九组是一个山大人稀的村落,每年在春夏秋之间,山上百花齐放。为什么黄龄会回到家乡回到山林,向大自然要财富呢?其中一个原因是看到家乡胜利村的土地大面积荒芜,大量土地都成了荒山荒地无人耕种,感到十分惋惜。曾经的胜利村人丁兴旺,农田肥沃。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胜利村选择到大城市务工,导致了整个村子的衰败和荒芜。在他决定返乡创业之前,村子里大片的农田荒芜,只有零星的几位老人住在村里。不想让家乡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村庄,于是黄龄萌生回到家乡来创业的想法。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油茶种植项目呢?他看到最近几年建筑行业不太景气,一直想要寻求转型。加上国家近些年对于农村的发展一直是大力扶持的,优惠政策也不断的出台,随着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国家对于创新驱动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各界人士返乡创业也是大力支持,国家能够提供贷款优惠、农村用地和用电、财政补贴等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因此,黄龄决定回到家乡大展拳脚一番。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经过去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地多方面考察,咨询朋友和科研部门,他在2015年确定了发展油茶种植这一绿色有机农业,种植油茶的项目。
返乡创业 创建了重庆百富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5月,黄龄正式成立了重庆百富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他自己的液态“黄金油”生产之旅,至今总投资3000余万元,先后从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地引种4个不同系列的油茶品种,包括江西的软枝、广西的红花大果系列,最终确定了种植效果最好的湘林系列。第一批栽种的12万株油茶,今年为试挂果期,今年就山茶油收入10万元以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订单生产、统一销售。一期流转土地1200亩,进入试挂果期,二期流转1000亩完成栽植,预三期流转2500亩,丰产期亩产20000元以上;公司将直接带动周边500余家农户种植,预计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务工300人以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免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提供现场指导和种苗等,影响和带领农户实现产业脱贫。现已带动全区各乡镇种植山茶树20000万余亩。注册了“山巴弩”牌黔江山茶油、建立了炼油厂,回收山茶籽,进行茶油深度加工、建立营销中心,打造了黔江“山巴弩”山茶油”品牌,除了销售公司自产的山茶油之外,还对全区的山茶籽进行收购销售,负责外销所需的分拣、包装、发货等环节,帮助老百姓实现山茶油、山茶籽不出门就直销,保证老百姓种植的山茶油、山茶籽卖得出卖得好,现已定向帮助50余种产品上门回收,种苗送供应上门。
政府支持 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休闲旅游产业
然而,返乡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胜利村位于中塘乡高山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原来胜利村是不通公路的,只有崎岖的山间小路可以到达。幸运的是,油茶基地建起后,黄龄和中塘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区级相关部门出资修建到基地的水泥路5.7公里、泥结石产业路4公里、山坪塘10口,灌溉水池3口及水源4.5公路园区内部道路硬化2.5公路,基地内排水沟2公里、并接通电源,解决基地的基础设施等建设。现在实现了路面硬化,公路可以直通到油茶基地了,这极大的便利了树苗和果实的运输,除去了油茶基地发展的一块绊脚石。除了修建公路,黄龄还在胜利村修建了鱼塘。提供休闲、垂钓、森林氧吧小憩、朝晚观霞是假日捷佳圣地。油茶的种植也是一件辛苦的差事,黄龄很多事情也都亲力亲为,每天看着茶山的日出日落,渴了喝山间的泉水,累了就坐在土田梗上休息。虽然种植油茶十分辛苦,但是看着白色的茶花开满山岗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沉甸甸的茶果挂满枝头,榨取第一桶茶油时茶香四溢,2018年“山巴弩”牌山茶油终于问市,黄龄觉得心里充满了希望,脸上溢漾灿烂笑容。
张永秀 黔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