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余官谦:黔江返乡创业的科普带头人

发布时间:2019-01-18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余官谦,1972年出生的土家汉子,重庆有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黔江区科协委员、黔江区科普带头人。凭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返乡创业之路。

第一桶金

1996年余官谦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他总挂念家乡的父母,思念家乡的青山绿水,想念淳朴的家乡人民。2000年他用两年时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后,回到了思念的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余官谦从自己熟悉的软件开发入手,成立启迪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电脑销售、维修,医院管理软件开发等业务。他起早摸黑,风雨兼程,挨家挨户跑业务,积极乐观谈生意。他虽不善言辞,但为人诚恳,讲信用,提供的都是性价比高的好产品,久而久之积累起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生意逐渐好了起来,开始盈利。到2006年,余官谦赚了30万元,赢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遭遇失败

余官谦一直没忘自己的初心——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父老乡亲的致富梦贡献微薄之力。余官谦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选择了自然条件适宜、无污染的白土乡山塘盖流转了500亩土地,雇佣当地农民种植蔬菜和肾豆,为农民增加收入。他请了种植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种植蔬菜,严格控制农药施放,力求种出品质上佳的蔬菜与肾豆,2007年成立重庆市天地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由于山塘盖远离城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对蔬菜品质要求高导致成本增加,蔬菜价格波动等种种原因,两年间余官谦不仅赔完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亏损了60万元。那个时候的余官谦遭遇人生最低谷,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500亩蔬菜基地,余官谦内心阵阵思绪难以平静,他心里不甘,他坚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摔了跤爬不起来,暗暗下定决心,从哪里跌倒了,就一定要从哪里爬起来!

走出低谷

2008年余官谦继续坚持创业梦想。他反思了前两年失败的经验教训,调整了种植地点和种植策略,他将基地移到城南街道青杠社区种植蔬菜和西瓜,发展农户种植肾豆,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虽然蔬菜还是在保本边缘徘徊,肾豆却卖得好价钱。

余官谦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2009年起,发动农户种植肾豆和蜜本南瓜。当年CCTV-7每日农经专题报道了黔江肾豆,肾豆销售价量齐增,余官谦的经营境况逐渐好了起来,这一年,他将60万元负债全部还清。

变中求新

积累了一定资本后,余官谦又在琢磨“开辟新战场”。2012年余官谦的果蔬基地被市科协、市财政局表彰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他在继续发动农户种植肾豆和秘本南瓜的同时,于2013年成立重庆有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舟白街道箭坝社区流转土地200亩种植辣椒、生姜等作物。黔江区科协、农学会一直关注这位农业创业者,经常派人前往基地指导,向他推荐种植黄秋葵。

黄秋葵肉质较好,观赏性强,美、英、法、日等国都把它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余官谦明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决定栽种50亩黄秋葵“试水”,并采用有机栽培方式,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7月初黄秋葵正式上市,平均收购价达到了2元/斤,反响非常好。但是黄秋葵作为鲜菜上市时间集中,根本采摘不过来,看着很多黄秋葵老在枝干上,余官谦又在思考用黄秋葵榨油的可能性。

稳中求进

通过多方了解得知黄秋葵籽可以用来榨油,黄秋葵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经常食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治多种疾病。2015年余官谦通过低温冷榨集成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了黄秋葵油冷榨技术,冷榨出的黄秋葵油保持其本来的颜色、天然的气味和自然的味道,营养不被破坏。

余官谦建成100吨黄秋葵油加工生产线,有效引导本地秋葵产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大幅提高秋葵产品附加值。他在舟白街道箭坝社区建设100亩黄秋葵示范实验基地,带动365户农户种植了1000余亩,亩产达到4000元左右,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余官谦意识到,做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他积极打造“高山大盖”自主品牌,以品牌效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他又着手开发新产品——黄秋葵花茶,目前试制的黄秋葵花茶已投入市场。

余官谦获得“重庆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两次获得黔江区“蔬菜产业大户”称号,被重庆市科协、财政局授予“科普惠农服务站”。“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继续秉承原滋、原味、原生态的经营理念,以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保鲜储藏设备,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通过QS认证的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营养型食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父老乡亲的致富梦贡献微薄之力。”余官谦坚定的说。

(蔡景信  黔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