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百万永川人民迎来一件喜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导师迟路湘教授正式与永川区人民医院签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议》。从此,永川人民不必再舟车劳顿、四处求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一流专家的诊疗服务,这对于永川区响应《“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
说到迟路湘,不少人会好奇,到底是何方神圣,能担起如此重任?
打开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你对他略知一二,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1项(严重烧伤早期损害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1项(烧伤早期心肌结构损伤对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冠状动脉特殊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学校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学校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心脏骤停1小时45分钟抢救成功)。参编专著6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
立志从医
迟路湘出生在湖南一个南下干部军人家庭,由于父母不能长期在身边照顾,他幼时体弱,在两岁多时得了严重的肺结核,几经辗转找到一名老军医,才得到救治。
儿时的经历让迟路湘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
1980年9月,迟路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系,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求学期间担任班长,自编相声参加全校汇演,勤于写作,小小说曾在校刊多次发表。并因擅长唱歌和舞蹈成为学校文艺骨干,还代表学校参加了重庆市长跑比赛。
多才多艺的他被留校分配到心肾内科。为了强化专业本领,更好地拓宽视野和教好学生,毕业后他抓紧时间参加了外语强化训练,并以优异的成绩达到了听、说、读、写四会的标准。
1988年9月,迟路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大队,师从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倪廷枢教授,倪教授欣喜地说他后生可畏。
探索“心谜”
作为心血管内科领域后起之秀,多年来,迟路湘在科研与临床间孜孜不倦地辛勤探索,他的目标是揭开心血管内科这个复杂领域里的一个个谜,还患者一颗健康的心。
经过努力钻研、博览群书,硕士期间发表了20余篇论文和综述,率先在国内观察了国产米利酮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变化的影响。
同时,他在心内科率先开展了床旁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因为工作细致周到,无一例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三年勤奋开拓,他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能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海无涯。在心血管内科这一复杂领域里,为了解决一个个未知的谜,硕士毕业的迟路湘并不满足于临床上单一的治病救人,而是把目光转移到更高更广的空间。
当时,在西南地区无心血管内科博士生导师的情况下,迟路湘找到了一条“借船出海”的好路子。他得知由黎鳌院士、杨宗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课题“严重烧伤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防治研究”与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于是,他毅然报考了烧伤专业的博士学位。
在名师的指导下,迟路湘开始了对国际难题的挑战,参加国家重大课题“严重烧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防治研究”工作。
为了做心肌细胞力学实验及应用电镜观察分析细胞钙离子区间变化等系列相关问题,他先后往返于8所高校取经论证。特别是在北京做实验期间,为了节约经费,他经常住地下室、啃方便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出色完成了课题,首次在国际上涉入了心肌细胞力学的研究,建立了心肌细胞力学模型,系统地阐明了心肌细胞损伤是钙超载导制的损伤。
论文答辩获得了黎鳌、黎介寿、盛志勇院土等名家好评,其研究成果也被国内外数十家单位推广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情倾患者
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迟路湘潜心科研工作的同时,始终牢记自己身为一名人民军医的“天职”。
“只要患者有一线生机,自己就要付出十分的努力”,这是他对患者的承诺。作为医院的急救小分队队长,他常常是在应急状态下为患者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由于长期受X射线照射,体内白细胞骤减到2000,且发生了畸形,但他依然义无返顾地奔忙在手术台边。
长期的军人生涯使他深深感到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神圣而又光荣。2001年3月16日,组织上找他谈话,要求必须于24小时内进藏完成9个月的援藏任务。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任何条件,他出发了。
在雪域高原他克服了高原反应,深入拉萨、林芝、山南等地进行心脏病普查,为1000多名患心脏病的藏胞检查身体、寻找病源,同时开展介入心脏病学的临床诊断和救治。
他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成功实施了人工心脏起搏术、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多项新技术。特别是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展了西藏首例双腔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援藏期间,铁汉柔情的迟路湘写下了《感悟雪松》《风雪格桑花》《通往天堂的路》……一篇篇文章篇幅不大,但文笔隽美、字句清丽,表达的感情质朴动人。
迟路湘被誉为人民的“好门巴”,临离西藏时,前来送行的藏胞为他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造福永川
如今,迟路湘来到永川区,签约人民医院后,迟路湘教授定于每周一的上午在区人民医院红河院区坐诊,每周限号20个,从主城区慕名到永川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形成了有趣的“病人倒流”现象。其余时间在医院开展教学查房、指导手术等工作。
2018年11月,一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的患者,术后留院观察。11月25日凌晨3时52分,患者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并发症,陷入休克,情况十分危急。迟路湘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对其进行紧急抢救。患者在手术中反复发生室颤,医疗团队一面实施手术,一面采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手段抢救患者。经过医疗团队一晚上的紧急救治,手术在7时52分完成,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据区人民医院医生介绍,支架内急性血栓是实施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一种十分危险的并发症。对于这样的危急并发症,心血管内科医疗团队曾遇到过多次,但像这名患者在术中反复室颤的情况比较少。正是因为迟路湘教授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危急时刻从容应对,采取有效抢救措施,才能让患者转危为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迟路湘教授定期举办讲座,开展学术研讨会,手把手地向年轻医生传授先进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将同事们送出去学习。
截至目前,迟路湘开展了多例永川区首例高难度手术,如:“首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微创介入手术”“首例微创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首例下肢血管CTO微创介入手术”,进一步提升了永川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方面的诊疗水平。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