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红,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自幼家境贫寒,靠假期打短工完成学业。2011年从重医附一院胸外科进修返院后立下志向:要彻底改变二院胸外科技术落后的现状。为练习缝合手术,他买回猪肚、大肠上万次模拟练习食管、肠管吻合技术,改制多种手术器械,被同事称为”铁匠”。在二院,他实现了从传统开放式手术到全腔镜手术的跨越,填补了二院和巴南区胸外科多个高难度新技术空白。
少小立下志向:长大治病救人
出生在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父母双双残疾,家里子女又多,一家人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童年留给他的记忆就是:饥饿、嘴馋、拖欠的学费和打补丁的旧衣服。在他10岁那年,祖父患上食管癌,因为家庭贫困缺少治疗,眼睁睁地看着祖父活生生地饿死的他,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从此立下志向:长大治病救人。
大学期间,靠助学贷款缴纳学费,靠做家教、打短工和奖学金挣取生活费。大一暑假,他去建筑工地打零工,当时不足100斤的身体,扛着100多斤重的水泥颤巍巍地爬5层楼,一天几十个来回!累了、困了,晚上,就在工地门板搭的床上,在将近40度的高温里居然还能睡个通天亮。最痛苦的就是第二天早上起床时,两眼难睁、四肢酸痛,全身满是蚊子叮咬的红疙瘩,奇痒难忍!
但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了,他深信人一旦有了初心有了梦想,就会有超常的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学成再立志向:致力于改变技术落后现状
2004年7月,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毅然放弃憧憬多年考研梦,到巴南区二院当了一名胸外科医生。
胸外科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以往医院收治的胸外科病人,都是请上级医院教授会诊手术,没法独立开展,既增加了住院等待时间,又让患者承担了一笔额外的会诊费。2011年4月,从重医一院胸外科进修回来的他,再次立下志向:一定要改变二院胸外科技术落后的现状!
从请教授临场指导逐渐过渡到独立开展手术,从传统开放式手术,逐步转化到全腔镜手术,他一步步从零开始。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体会。
当他第一次独立做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时,老主任语重心长地劝他:“小张呀,病人都70多岁了,这台手术风险太大,目前医患关系恶劣,就算患者家属签了生死状,我劝你还是放弃手术吧!”
听了老主任的话陷于艰难的抉择之中:不做,他没有任何风险,但患者可能失去唯一的康复机会;做,将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稍有闪失,后果承担不起……看着患者家属乞求的眼神,想想患者无法下咽的痛苦表情, 仿佛让他看到了临别前自己的祖父……随毅然决定:这个难关,他必须闯!
可上天好像故意要考验他一样,手术中,碰到了胸外科医生最棘手的问题:胸主动脉突发活动性出血,情况万分紧急!怎么办?怎么办?请教授救场,显然来不及了,而整个手术台上最熟悉胸外科的只有他。这个时候他反复告诫自己,千万不可自乱阵脚!屏住呼吸,压迫、控制血压、缝合……5分钟,10分钟,30分钟……一系列紧张而精细的操作之后,血被顺利止住了,整个手术室沸腾了起来。
当整个手术完成时,饥肠辘辘的他已经奋战了11个小时,衣服早已湿透,助手也换了两拨。当他拖着僵直的双腿走出手术室,焦急万分的家属在得知手术成功时,竟然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由衷的说到:“张医生,您辛苦了!”,那一刻让他热泪盈眶、无比自豪!
三立志向:挑战自己,精益求精
正是这一次次的独挑大梁,让他胸外科经验不断积累,技术也逐步提升了起来。
区二院胸外科处于起步阶段时,因经费问题,缺乏一些手术器械,闲暇之余的他时常仿制一些手术器械:尝试将克氏针打磨成电凝钩、推结器,将注射器改装为胸外科穿刺器。因为不是专业的工匠,曾经被飞转的砂轮磨破过手指,被烧红的铁签烫过手臂,为了给电凝钩找到一种适合的绝缘外皮,在家翻箱倒柜,甚至被家人称为疯子。经过多次的实验、改进,这些器械经过严格消毒后,至今仍然能派上手术用场。自创器械,既节约了患者的费用,也解决了燃眉之急,同事们戏称他为“铁匠”。
手术再复杂,也都离不开一次次的分离、打结、缝合,要想完成一台手术,并且做到安全、迅速、漂亮,扎实的基本功必不可少。起初,为了训练缝合技巧,他买回猪肉进行了上千次缝合练习;为了做好食管、肠管的吻合,买过猪肚、大肠模拟吻合上百次;为了改进腔镜下的手术技巧,自购电脑和图像采集器,把自己的一些手术记录下来,回家后反复比对观看,以优化提高。近两年,他带领团队在胸外科高难度、新技术领域,填补了二院和巴南区的多项空白,也获得了多项市、区、院的荣誉和奖励。
行医近15年,因他不是大医院的大专家、大教授,曾经被患者和家属怀疑过;因不是医学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被一些同行看低过、轻视过;更因为一部分病人的病痛不能被所解除而暗自伤神过、自责过。但更多的时候,他收获的是病人的微笑,家属的感激,还有完成好本职工作后的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满足感。他一再告诫自己要继续在“刀尖上起舞”,永不服输,挑战自己;永不停步,超越自己,深信只有奋斗的人生最幸福。
(冯旖 巴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