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四届重庆市“拥抱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 实现新作为”人生规划大赛渝西片区赛在璧山区进行,来自渝西片区的选手们在这里共话改革、畅谈人生、追逐梦想。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璧山区选手蔡金东获事业规划组一等奖。
1964年12月生的蔡金东,是有着“红橘之乡”之称的璧山区福禄镇红山村的一位新型职业农民,是璧山区科协委员会委员、农村科普带头人。在他的规划中多次谈到建设农业科普基地,以科技支撑绿色产业,无时无处不体现出对科普事业的执着。蔡金东担任了5年高中化学老师,24岁任中学校长,后来担任5年的新闻媒体记者编辑。从2000年起先后,在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和四川可士可两家柑橘深加工企业担任高管十多年,2014年底回到重庆,先后考察多个区,综合比较区位、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因素,最终选址上世纪80年代红橘就出口苏联的红山村,流转土地500多亩,建设柑橘基地,并定下十年目标:通过10年努力,在红山村建设一个以柑橘为主,集生产、销售、观光、体验、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绿色柑橘助力乡村振兴。
春风吹拂奋斗人生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1964年出生的蔡金东正值青春年少,《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爱不释手,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中步入大学校园;参加工作后,又迎来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政策,24岁担任国企子弟中学校长,后转任厂团委书记,将对科学的热爱、对专业知识渴求的执着精神,通过学校、共青团的平台传导给更多的人。进入新世纪,他放弃新闻媒体事业单位职务,在从事柑橘深加工的两家民营企业担任高管十多年,在对外开放中,与国外同行频繁接触交流,倍感农业科技与国外的差距,积极参与了多项省级、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也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2014年,他自主创业,选择“红橘之乡”福禄镇,建设集生产、销售、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晚熟柑橘基地,以“1+2+3=6”的“第六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他说:将运用自己集教学教育、行政政工、编辑记者、经济管理、工程建设、食品加工等多领域的工作经验,跳出农业抓农业,建设一个集柑橘起源与传播、历史与文化众多故事的“世界柑橘故事馆”,以农业科普提升柑橘产业品位,示范和带动农户发展绿色柑橘,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技术催生希望
蔡金东认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机械运用、农业人才等各个方面。为此,他加强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和市、区、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运用和推广先进的技术,支撑柑橘产业的发展。从2015年建园开始,就注重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如山、水、园、林、路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太阳能灯和色板等诱虫、杀虫技术,“生草还田”“以草抑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保障,2018年公司基地试挂果,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认可,今年已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科普带来丰收喜悦
蔡金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后取得中学二级教师、政工师、工业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一级注册建造师,2017年还通过全市统考取得农艺师资格。他不仅自己坚持不懈的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提高,还非常热心地将科普知识传授给村民,帮助村民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他说,公司500亩基地只是全镇万亩基地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春满园”,只有大家共同发展绿色产业,才能实现共同致富。他通过与各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积极推广绿色栽培技术。参与创建了国家科协、财政部授牌的“红山村水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多次组织村民培训柑橘栽培技术;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公司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为范例,亲自为村民传授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当前实际,以对“植物光合作用”“大气组成”等科普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村民理解政府“禁止秸秆燃烧”政策,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他精心组织村干部、党员、专业大户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增强群众发展绿色产业的信心。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发展绿色柑橘产业的共识已形成,“福禄沃柑”享有盛誉,2018年60多万斤销售一空,2019年果品的品质与商品性将更好,2019年4月30万斤的特晚熟血橙又将走向市场。
“扎根田间泥土,助力乡村振兴!”这是蔡金东的阶段目标,2019年初步完善柑橘产业基础配置,建立多业合作机制,目前500多亩基地已进入投产期,公司成为区级龙头企业。2022年建成重庆市绿色食品、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科普的示范基地。2025年成为中国西部“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蔡金东说,“我们还将建设世界柑橘故事馆,把柑橘的起源与传播、品系与品种、历史文化等众多的故事集中在园区展示。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区级科普基地和重庆市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已经54岁的他,还坚持扎根于泥土国间,很多亲朋都不理解,他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的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朱伟 璧山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