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区医院儿科主任苏庸春
“一个人,爱自己是本能,爱别人是一种境界,医生就要有这样的境界。”谈起自己从事的医疗行业,特别是在儿科领域工作中的感受,区医院儿科主任苏庸春这样告诉记者。
每天,苏庸春都会提前到儿科病房查房,并仔细询问值班医生关于患儿的状况,23年来,苏庸春总是站在第一线,为患儿家庭带去了新希望。
立志行医,梦想照进现实
“当医生不求回报,但希望得到的是为病人解除病痛后的愉悦感。”1971年,苏庸春出生在四川渠县,儿时的他因自身疾病需要做手术,多次接触到医生。那时起,“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心愿便在他心里生根。
1995年,苏庸春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走上医生岗位,梦想从此开始起步。儿科不同于其他科室,一面是无法准确表述不适的患儿,一面是爱子心切、焦虑紧张的家长。但在苏庸春看来,与患者沟通,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用心交流。多年来,他从不因为患儿哭闹和不配合检查治疗而不耐烦,而是不厌其烦地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让家长了解孩子得的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病情怎么样,治疗方案是什么,现在治疗的效果怎样。
“要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有同情心,要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苏庸春回忆,“给孩子看病需要更多爱心,他们以前喊叔叔,到现在喊伯伯,那么多年,这份职业已经让我无法割舍。”他告诉记者,“儿科工作很有意思,一是与小孩打交道,有利于保持年轻的心态,二是具有成就感。虽然小孩有发病快、传病快等特点,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好转恢复快。也许今天看到这个孩子无精打采,但明天来复诊,人还没到,声音就到了,完全是另外一个状态。”
恪尽职守,护航儿童健康
2017年1月,苏庸春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来渝北区人民医院担任儿科主任。作为科室管理者,苏庸春与科室团队成员一起规范科室各项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带领科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儿科相关学术会议及培训;恢复了科室儿童保健业务,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咨询门诊;通过每月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间周一次的诊疗指南解读等快速提高了团队的诊疗水平,为区域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技术保障。
今年5月的一天傍晚,本已下班的苏庸春正在办公室查看病历,一名值班护士匆匆跑来向苏庸春求救。原来,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本因肺炎入院治疗,1分钟前还在母亲怀里吃奶的他突然喘不过气来,呼吸、心跳都没有了,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已等不及去拿人工呼吸器,苏庸春当机立断,俯下身对婴儿做人工呼吸。几分钟过后,婴儿哭出了声。“哭了哭了,孩子挺过来了!”一旁的家属流下了眼泪。
“亲切”“耐心”“不厌其烦”,这是很多病患者给苏庸春的评价。而在长时间的儿科临床及教研工作中,他发现重庆地区属地中海贫血病高发地。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部分群众对地中海贫血病认识存在盲区,对其发病机理不了解。为了向更多的家庭普及地中海贫血病的预防,苏庸春加入区医院志愿服务队,并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契机,给家长们开展地中海贫血病预防讲座。讲座中,他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向市民们普及地中海贫血病防控,并告知尤其要注意孕前、产前诊断,才能有效避免地中海贫血病儿的出生。
医者仁心,关注弱势群体
从医二十多年,见过了多少生离死别,苏庸春已经记不清了,更愿意记住的反而是那些暖心的细节。他告诉记者,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孩子,看病结束了,他们给你留一个小礼物,叫声“医生叔叔”表示感谢。有时候孩子们留下一个折纸亦或是一朵小花,他觉得很暖心。就诊时,有些孩子会对压舌板表现出好奇,苏庸春也会拿几个干净的直接送他们。
工作中,除了普及地中海贫血病预防的知识,苏庸春还牵挂着另一个群体——血友病患者。据苏庸春介绍,一旦受到外伤,血友病患者缺乏凝血因子就会过度出血,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会造成终身残疾。由于血友病医药费用十分高昂,患者面临配药的窘境。
苏庸春说,目前血友病在社会上还不能得到普遍的关注,很多人不了解血友病人的生存状况,同时也还没有统一的对血友病人的保障政策。“血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很差的,他们不仅要遭受疼痛的折磨、经济的负担,而且还要面对未来希望的渺茫。”苏庸春说,在此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一群体。下一步,他将以此为主题作为今年的课题研究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血友病患者得到更好的药物治疗,减少病痛。
(欧云霄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