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人物>

罗晨:努力成为患者认可的良医

发布时间:2018-11-1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走进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罗晨正专心致志地写病历,这是她22年来投身医疗工作的常态。身为农工党党员、区政协委员的罗晨,不同的社会角色让她的人生丰富多彩。无论如何,她始终不忘自己的主业,她常说:“当医生,就要努力成为患者认可的良医。”

专业  耐心救治患者

在市七院呼吸内科的舞台上,罗晨始终以崇高的医德塑造自己,辛勤工作、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2006年,患者梁婆婆因突发呼吸困难,面临生命危险,被紧急送进市七院,接诊她的正是罗晨。通过系统的检查,罗晨发现梁婆婆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病情不容乐观,于是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等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短短十余天时间,梁婆婆终于可以躺下好好睡上一觉了。

原来,在梁婆婆的爱人去世后,悲伤过度的她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都被迫夜间端坐位休息,导致了呼吸疾病。梁婆婆辗转了好几个医院看病,但始终未能查明病因。罗晨了解情况后,耐心细致地为其选择了科学的救治方式,让梁婆婆恢复了健康。

仁爱  乐意帮助患者

过硬的专业技术造就了罗晨在巴南呼吸内科领域的权威地位,仁爱之心关心患者又让罗晨实现了医疗服务“零”投诉,成为市七院临床医生的标杆。

人们常说“病魔无情,人有情”。一位患者由于家中经济收入微薄,难以承担住院治疗费用,罗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从自己口袋中掏出500元钱为病人垫付医疗费。家属拿着钱感动地流下了热泪,连声说罗晨是位好医生。病人治愈出院时,罗晨又将其送到医院大门,反复叮嘱病人养病时的注意事项。

这并不是特例。罗晨本人也记不清到底这样帮助过多少病人。她说:“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看到病人有困难而不伸援手,自己都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关卡。”

“她经常和病人谈心,询问病人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还经常对我们说,不仅要做好给病人治病的本职工作,更要从细节处多关心病人,多给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科室几乎没有医疗纠纷,成为医院科室一枝独秀。”同事这样评价罗晨。

坚守  带领和谐团队

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仁爱对待患者的理念,罗晨成为了科室主任。她说:“想要走得快,一个人走;但一个专业想要走得远,就必须团队一起走。”自从走上主任岗位后,为了患者及科室的工作,罗晨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她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会精力充沛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从进入市七院工作开始,罗晨始终坚持每天查房,然后在早会上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点评指导,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这一坚持,就整整达22年。不仅如此,她还要求团队也如此,在罗晨的带领下,带出了一支医术精湛、品行兼优的医疗团队,市七院呼吸内科2017年被评选为优秀带教科室,她本人则被评选为优秀带教老师。面对成绩,她谦虚地说:“是患者的信任、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好成绩。”

与此同时,罗晨还热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非典”“禽流感”流行时,她主动要求上一线,积极参加专家组的会诊,圆满完成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任务。作为政协委员和农工民主党党员,她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参与政协调研工作,提出关于李家沱街道社区服务站整体搬迁的提案被列为区政协重点提案;多篇社情民意文稿被相关单位或组织采用。

(冯旖  巴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