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被世人评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素养要求从教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行为,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李登科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从教十六年来,始终不忘初心,恪尽职守,本着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学生的高度负责精神,践行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踏上讲坛 传道授业
2002年,李登科从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开始在渝北职教中心担任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老师。“毕业后进入学校便担任班主任,任务较重,让当时的我压力很大。”回忆起初到学校的情景,李登科这样说道。教学经验不足的他,虚心向前辈请教,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下不断总结教学方法,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这十六年期间,讲台、实验室、办公桌成了他默默耕耘的土地,在黑板上写下的一笔一划,讲课时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语言,使看似枯燥的电子类专业课程在他的讲授下活跃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程精髓,李登科在每次上课前都会精心准备导学教案和演示课件。他说,学生的进步和认可就是他的幸福之源。
立足教学,李登科渐渐得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心得:“在我看来,一名老师是要充满耐心和爱心的。”他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自己熟记于心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所以要耐心地反复讲解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而充满爱心则是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必要前提,也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关键。”
潜心教研 学无止境
因教学理论扎实,教研成果突出,2010年暑假,李登科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他很珍惜这次机会,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信任,也是一项挑战和考验。
回忆起初次参编教材的那个暑假,李登科记忆犹新:逐步领悟教材精髓,完善教学框架,常常反复修改教学课件到深夜。“那个时候,我全身心投入编辑教材,一心想把这项工作早点做出来,而且要做好。”李登科回忆道。最终,在他和其他编者的通力合作下,他参编的第一本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得以出版。而后他又陆续参编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等多本专业课教材,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尽管教学成绩斐然,但李登科并没有因此止步,他认为时代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思维、方法也需与时俱进。“不同于其他课程,我们的专业课讲究要教到老,学到老。”从业至今,他从未停止过学习“充电”:向身边的老师学、向同行专家学,还通过参加实地培训、网络研修等途径“充电”。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整理了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坚持及时总结反思,形成经验性文字,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硕果累累 初心不改
从毕业担任教师至今,一晃十几个春秋过去了,39岁的李登科,头上已经生出些许白发,但青春和汗水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个个喜人的教学成果:除开自身开展的教研课题多次获奖外,他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荣誉背后,正是他执着教育,躬身杏坛那种初衷不改的情怀。
今年6月,在李登科的指导下,学生刘宇航获得了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一等奖。“比赛是从一月份开始准备的,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就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高频次的训练。期间遇到过不少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技术的难点,有时候光是解决一个难点就需要几天的时间。”回顾比赛历程,李登科如是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宇航在比赛中喜获佳绩。在李登科看来,一切付出只要有所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谈及对未来的打算,李登科笑着说:“我会一直教到老。”对他而言,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黑发积霜,粉笔无言。他说,今后,他也还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为社会培育更多的科技人才。
(宋路遥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