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文化>智库>

市科协调研组:应高度关注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16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陈敏尔书记要求,要以“近悦远来”为目标建设人才强市,激活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使重庆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如何引进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对部分青年海归人才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开展个别访谈,形成了此调研成果。

与家人团聚是青年高层次人才回重庆最主要的动因

根据对全市45岁以下在国外(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海归高层次人才的抽样调查和专项访谈显示(以下简称调研显示),在回(到)重庆工作的主要原因中,80%以上选择了“与家人团聚”,其次为“报效祖国”和“重庆(国内)发展机会较多”。

我们认为,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正迎来“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将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吸收国。在这个过程中,打好“亲情牌”、“事业牌”、“爱国牌”,引进(回)在重庆生活、学习、工作过的人才,是我市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方向和有效路径。

建议:一是研究编制《重庆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参考目录》,以实际需求为依据,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确定我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承接平台,摸清全球知名专家(重点是在重庆生活、学习、工作过的高层次人才)分布状况,推动引才工作向“靶向引才”转变,提高海外引才工作的精准度和科学化水平。二是在重庆市“鸿雁计划”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针对“鸿雁归来”制定补充政策,创办“鸿雁归来”产业园,激励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返乡创新创业。三是通过留学生的“母校”、海外媒体、驻外办事机构、海外留学生社团、华人社团等渠道,加强国情、市情和我市人才引进政策、返乡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宣传,助推“人才回归”。

人才环境不优是青年海归群体最沉重的话题

调研显示,70%左右的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对我市人才环境评价“一般”或“不满意”。生活环境方面,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子女入学、家人就医和照顾老人;工作环境方面,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人才评价标准与人才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密和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政策环境方面,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对政策不够了解和项目申报程序复杂。

我们认为,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重庆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等“硬实力”的先天不足,更加需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大功夫。

建议:一是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工程建设,打造优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才生活服务水平。建立人才状况调查站点体系,定期组织专项调查研究,持续开展问题、建议收集,切实帮助人才解决具体困难问题。二是创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重点是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对不同行业、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人才制定分类评价标准,着力解决人才评价中的“三唯”(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制定股权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按劳分配、离岗创业等方面操作办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三是优化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引进政策梳理、解读、宣传,绘制项目、资金申报流程图,帮助引进人才知晓、掌握相关政策;开展人才引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和进一步修改完善。

人才集聚平台不足是引进青年高层次人才最主要的瓶颈

调研显示,70%以上的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认为我市引进高端人才最大的瓶颈是“高端人才集聚平台不足”,其它主要问题依次为“经济欠发达”“收入不高”“发展空间不足”等。同时,海归高层次人才主要聚集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重点高校和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重科院等国有大型科研院所,就连中冶赛迪、重庆材料研究院等大型企业和一般本科院校也存在海外博士“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

我们认为,招才引智重在打造发展平台,吸引人才特别是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重点不应局限于购房、就医、子女读书等生活关心,更要给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发展的机会、逐梦的平台,实现个人理想与重庆发展高度统一。

建议:一是引进高端人才聚集平台。成立重庆市“大院大所”、大科学装置项目引进专项小组,紧跟国家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发展动向,瞄准国家重大学科领域大科学装置部署方向,结合重庆实际策划重大项目,推动“大院大所”、大科学装置项目落户重庆,通过国之重器聚集培养高端人才。二是做强市内人才发展平台。提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室、海智计划工作站、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人才平台的数量和质量,改善科研和办公条件,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海归作用发挥和实现梦想搭建舞台。三是优化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协、社科联等人民团体组织作用,将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联系服务对象,提升政治思想引领、学术交流、奖励推荐、继续教育、权益维护等方面服务质量,建好人才之家,增强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的归宿感。

“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是青年海归最关注的热点

调研发现,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对我市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特别是对我市全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高度关注、积极拥护、充满期待。

他们认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实际举措,必将推动重庆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他们表示,将把任务记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贡献智慧和力量。

他们建议:一是组织研究国家及各地区近期出台的人才政策,结合实际,及时调整优化我市人才政策,为重庆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重点是加大高层次人才政策扶持力度,打造高端人才聚集洼地;充实完善中低端人才扶持政策措施,建设产业人才、紧缺实用人才创新创业福地。二是充分用好青年海归高层次人才的人脉资源,加强国内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的合作,助力重庆创新驱动发展。三是充分发挥青年海归等专家学者群体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组织他们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专题调研和项目跟踪评价,查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调研组成员名单:

程  伟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郭  骏  市科协宣传部副部长

宋先超  市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

秦定龙  市科协宣传部主任科员

向  文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