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2018年度重庆市“最美科普志愿者”推选活动揭晓,永川区儿童医院主管护师、家庭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陶晶晶获“最美科普志愿者”提名奖,成为永川区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科普志愿者。
组建家庭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开设健康大讲堂、关注青少年生殖健康、关爱女童成长、参与社区科普大学……这就是陶晶晶,一名利用自身医学专业优势,以关爱大众健康为己任,致力于探索“三化”服务新模式,把医学知识以接地气的方式科普给群众的医学科普志愿者。
服务群众常态化
永川区儿童医院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科普志愿者,陶晶晶每年都会把特殊纪念日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临床医疗与科普工作相结合,在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孕妈妈胎教音乐会、“心连心”亲子拓展营青春期教育等活动中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地普及健康科普知识。这几年,她的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300小时,策划并参与近300场大型科普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三级干预项目”和“母婴健康快车”项目是科普宣传的重点。陶晶晶每周至少一次为孕产妇提供优生优育的健康理念和科普宣传讲座,为基层群众送去健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谢谢你!”一位妇科手术患者出院前特地跑来感谢陶晶晶。原来她在社区听完陶晶晶的科普讲座后,就到医院做了一次生殖健康体检,结果意外发现是宫颈癌早期,及时通过手术成功切除。
此外,2015年由陶晶晶申报的“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科技传播及普及项目”受到重庆市科委的关注和支持,现已为近10万青少年提供青春期健康知识,提高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衡量一名医务工作者水平的高低,除了看医者治疗疾病的能力,还要看普及健康知识的能力。保一方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才是最高的水平。”陶晶晶如是说。
科普宣教多样化
健康生活,教育先行。陶晶晶一直坚信,要让群众少生病,必须先要有健康的习惯和观念,因此,健康宣教尤为重要。
要开展宣教工作,一支有知识、素质好、业务强的队伍必不可少。于是,陶晶晶发起组建家庭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社区、到村组为群众普及医学知识。家庭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目前拥有科普宣教志愿者100余人、外聘专家20余人。
“当前,广大群众对医学科普的认识还不够。为了提升大家对健康的认知水平,我积极撰写医学科普论文,运用科学健康理念,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其中《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的影响》等多篇论文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陶晶晶介绍,她还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发表《看瘢痕子宫妈妈如何傲娇顺产》《流感来袭,您准备好了吗》《医者仁心 生命相托》等多篇医学科普文章,把医学科普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连,讲述真正的医学科普知识,得到广大粉丝的热烈点赞和留言,覆盖人群近2万人次。多年来,她还一直承担着社区科普大学秋季班与春季班的部分教学任务,累计受众3万余人次。
打造特色创新化
陶晶晶认为,医学科普,不仅要服务群众常态化、科普宣教多样化,还应该打造特色创新化。
创新科普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群体策划不同活动,以陶晶晶为主的家庭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创新开展了“点单式科普”,即根据居民提交的科普学习清单进行教学计划安排,淘汰“灌输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更加精准科普,以个性化、专业化工作模式,全面引领科普工作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丰富化发展道路,平均每年受众群众达20余万人次。
创新科教宣传影片。陶晶晶改变传统科教片严肃的说教模式,让科普内容“接地气”。她自编剧本,把自己的分娩经历拍摄成医学科教宣传片《37℃水中分娩》,真实传递了生命中的感动。通过影视直观的特性,让观众进入故事当中,无形地把科学观念注入观众的脑海。目前,该影片在爱奇艺、优酷网、土豆网、腾讯视频等多家网站发布,点击观看达2万多人次。
“希望通过我的医学科普,能让更多的人学会自我保健,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知识促进健康。”陶晶晶表示,今后,她将继续坚持做一名行走在健康路上的科普志愿者,做一名有温度的医学科普志愿者。
刘帅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