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祥,黔江区人民中学校科技创新专任教师,在他的带领下,人民中学把科技创新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师生“追逐科学梦想”,走“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
把年少爱好变成专长
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笑容和蔼可亲,刚见何顺祥老师时,他正在电脑前认真修改自己编写的科技创新教材。“我们现在还没有专用的教材,所以我就结合黔江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编写教材,现在就快要完工了。”何老师介绍道。
据了解,何顺祥从师范毕业后,一直担任物理老师。2008年秋何顺祥从马喇中学考到人民中学,多年的从教生涯,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从来不甘平凡。2012年学校组建科技创新教育专业队伍,他正式成为科技创新专任教师,与科技创新产生了更为深厚的感情。
“我从小就喜欢做各类实验,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我很有成就感。”何顺祥说,在接触科技创新教育初期,他经常参加各类培训,并随时在网上自学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把自己年少的爱好变成了专长。
多年坚持追逐科学梦想
“我们通过开设科技创新课,课后布置创新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填写创意方案,老师再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创意方案进行指导修改,带领学生一起创作发明,从而形成具体的创新作品。”何顺祥说,在多年的摸索和改进中,学校走出了校门参与各类大奖的角逐,均获得不错成绩。
据介绍,人民中学各班不仅每周开设一节科技创新教育课,还邀请科技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建科技创新发明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深入工厂考察。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发明,定期开展科技创新作品竞赛。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获奖并不是终极目标,让学生在创新中享受快乐,能对学生今后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才是我真正所追求的。”何顺祥面对荣誉的光环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仍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创新理念,把自己的创新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科技创新教育结硕果
在人民中学的校园内,随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一份份科技创新方案、一件件科技创新发明作品、一张张科技创新获奖证书……展现出人民中学师生“追逐科学梦想”,坚持走“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发展之路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们喜欢科技,乐于创新,科技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每次参赛,我们都满载而归,更加点燃了我们学习科技的热情。”初二学生谢思作谈到科技创新,显得格外兴奋激动。在人民中学,科技创新的种子已播撒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科技创新之花已在校园里灿然绽放。
到目前,人民中学师生科技创新作品达350多件,其中30件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在宋庆龄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大赛(重庆赛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大赛、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中,共有28件作品获一等(金)奖、26件作品获二等(银)奖、32件作品获三等(铜)奖。何顺祥老师荣获科技创新优秀辅导员,获得“创新型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蔡景信 王巧西 黔江区科协供稿)